《马说》——【唐】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食马者 通:饲马者)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新译:
《马说》是一篇“报国无门”“怀才不遇”之短文。韩老先生将自己,包括“同病相怜”之人比喻成千里马,写作手法绝对经典,比喻形象生动,言辞简洁顺畅,论述有理有据。
今天不说文笔,换另一个角度理解含意。文章开头就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明摆着就是说伯乐们慧眼无珠,不识英才。紧跟着更直接的说待遇问题,“一食或尽粟一石”。由此可见,即便是给了位,如果薪酬待遇没给到亦非伯乐之举也。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这段话也是嘲讽千里马被大材小用,置之于庶民之野。文中虽没呲之以鼻,执言相责,但不屑与普通马“并道而驰”之意浅而易见。然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不与庶马同槽而食,无涉足荒野栈道,又何以驰骋千里阳关。
在其位,谋其政。作为伯乐,对未有业绩,眼高手低,虽胸有大志,天赋异禀之千里马者,断不敢冒用。更别说许于厚禄,托之重任,驱之于千里。
付出与回报成正比,这是理想的结局。付出能成功不敢肯定,但不付出能成功断不可行,那怕你是千里马、万里万都不行。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