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笑笑和冬冬都迷上了妖怪书,有:《稀奇古怪动物园》、《妖怪山》、《妖怪大全》。冬冬最爱的是《稀奇古怪动物园》和《妖怪大全》。以前我就给笑笑读过《聊斋志异》,她非常非常喜欢,反复听过无数次,《妖怪大全》又是第一本能够让她长时间坐下来去读字的书。欣喜和惊讶的同时,我也开始思考:
为什么孩子们对妖怪主题如此地感兴趣?
我翻出当时粲然推荐《妖怪大全》的文章,看到了以下的文字:
“一开始准备‘妖怪课’,是我最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时候。
那时候,我们刚刚上过‘神话课’,孩子们刚刚与文明发轫之初最辉煌壮丽的史诗级英雄、神明一起思考过‘人之初·己之初’,在这样的时候,他们又被引导着,去面对另一个有灵世界。
你确定这样的课不是吓唬孩子?
说妖怪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吗?
为什么要和孩子说起妖怪这样的事呢?
——我必须准备好如何面对这些疑问。
从童话叙事的角度,这些问题都可以有专业的回答。
比如,实际上我们讲述‘妖怪’,并不是渲染阴森恐怖的氛围,而是引导孩子借助于某个投射物,讨论激烈的、异化的情绪。妖怪传奇——从古而今都是在呈现与讨论那些潜伏着的、不受规范的生命力。
比如,就像现实成长世界一样,黑暗和挫折在幻想王国里、在故事里一样无法规避;孩子只有在他们需要的时候,在故事里一次又一次坦然面对过自己的恐惧,接纳过自己的负面情绪,思考过自己的选择——在最深邃的,有至高远光明和最不被掩饰的黑暗——这样的故事里自由放逐过自己的灵魂,他们才能对生命里史诗一样的追求有所期待。
又比如,我同意在孩子没有意识到‘怪力乱神'之时,不要和他们讨论这些。但当他们心中开始萌发疑问,萌发恐惧、萌发好奇时,我们无法永远讳莫如深。
坦诚、自然地讨论有灵故事,对孩子来说,还有一个意喻。就是成人世界可以坦诚、自然地和你讨论黑暗的、死亡的、腐朽的、令人恐惧的人性之另一个部分。以及,坦诚、自然地与你分享古往今来文明之全部。”
“坦诚自然”,非常舒服的态度。“在至高远光明和最不被掩饰的黑暗”的故事里,放逐自己的灵魂,才能最深邃、透彻地了解自己、了解生命。
“万物有灵”,多么动人的感觉!这样的角度,会让我们眼中的世界充满爱的气息,会让我们懂得敬畏,懂得感恩,看到美丑,心怀慈悲……
了解到这些,再看“妖怪”书,我也慢慢“勇敢”,逐渐轻松,和孩子们一起开怀大笑、互相调侃,在“幻想空间”,自由飞翔。
于是,我这个“妖怪”迷,想到了“勇气”,想到了守护“幻想空间”,想到了培养“人”……
关于勇气
“朗读者”中,关于勇气,董卿说:
“勇气是我们生命当中最鲜艳的一抹原色。它有时候是一瞬间的闪念,有时候是一辈子的执着。如果人生失去了勇气,那很多日子会变得苍白无力。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勇气是在你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朗读者秋爸秋妈说:“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无论生活给我多少磨难,我都要完成我的使命。”
我的体会:勇气,不但是痛不欲生时敢发自内心地微笑,还是幸福甜蜜时能铭记盘桓心头的梦;不但是波涛汹涌时敢鹰击长空,还是风平浪静时能不忘积蓄力量。
勇气,就是为了坚守而不断挑战自我。勇气就是看到恐惧,承认、接纳,并勇敢面对。
由守护“幻想空间”到如何培养一个“人”
“奇葩大会”上,李开复预言:“10年内重复性工作将被彻底替代,娱乐、幽默和美丑区分是人工智能大短板。”“人工智能替代不了我们的审美,它将极大的解放人类的时间,从而解放人类的创造力。”
看着开复、马东、何炅、晓松精彩逐鹿,我尽兴而归;而作为迷茫的妈妈,我偷偷在想:未来十年、二十年,我的孩子将从事怎样的职业?创造力是什么?
我的专业是计算机技术,毕业论文是“分词算法”。就是研究如何让电脑更准确地识别中文语义,属于人工智能。这么多年过去了,基于语义的分词算法,依然停留在实验室阶段。
讲个笑话作例子——“我去”:
老师叫小明:“你去把窗户关上。”
小明回答:“我去!”
只看文字,没有语气,程序无法判断小明究竟是去了还是没去……
正如开复所说,程序无法区分幽默和美丑。
最近大热的《攻壳机动队》,人形使和人的区别只在于是否有“灵魂”。机器拥有强大的力量,但只有“灵魂”可以区分美丑。灵魂让我们族群日渐强大,学校教育却很少教给我们如何使用灵魂力。恰恰相反,我们反而需要努力挣脱“教育”的禁锢,治愈“教育”的伤害,才能寻回与生俱来的感受,靠近“灵魂”。
不得不承认,受“功利主义”主导,教育越来越流程化、模式化,与《攻》相反,我们似乎正在把人变成机器。大部分孩子的创造力、生命力都在“流水线”上被消耗和扼杀。培养“人”还是“机器”的争论和较量,正在暗潮涌动……
我总难更深入地思考,所以,是个十足的乐观主义者。看到矛盾和挣扎,我便充满希望。
学校教育的标准化有利于知识和技能广泛、高效地传播。标准本身没有错,只是本应适用于大部分孩子的基础性标准,被“培优”标准取代。本来只适用于个别擅长课业学习孩子的标准,被学校和家长强行用于要求大多数孩子。代价就是时间。孩子们的课余时间被各种辅导班占满,“优秀”的孩子越来越多——标准的机器正在被批量生产……
成绩的竞争,已经到了全家上阵的白热化阶段。目标呢?这样奋不顾身、心无旁骛的目标,是上智达(最难考的初中)、上山大附(升学率最好的高中)、上911、285(好就业的大学),找到好工作……
以后呢?以后呢?“优秀”就是全部吗?王子亲吻了睡美人,从此他们就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不是真相,即使在《格林童话》中,这也不是真相。公主邪恶的婆婆,还抢足了镜头!只是人们嫌恶后半段,删除而已,但真相依旧在那里,在每一个人的生命中。任何美好辉煌都无法代表人生的全部,人生无法“代表”。人生是过程,过程中有喜有悲、有得有失,有高峰有低谷,有顺遂有艰难。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杨绛
我们自己,将要去向何方?我们足以影响的孩子,将会被带向哪里?我希望自己能怀着平常心登高远望,看到生命的平凡;我得停下盲目流俗的脚步,把孩子看在眼里,捧在心上……我愿意放弃高标准,为孩子遮蔽出一个自由空间,让他们生机勃勃、快乐放松……我幻想,一边低头看着羽翼下的幼儿,一边回想那些历经随月磨砺,依然微笑以对的生命,感受灵魂的震颤:
“了解自己,不是容易。头脑里的智力是很狡猾的,会找出种种歪理来支持自己的私欲。得对自己毫无偏爱,像侦探侦查嫌疑犯那么窥伺自己,在自己毫无防备,毫无掩饰的时候——例如在梦中,在醉中,在将睡未睡的胡思乱想中,或心满意足,得意忘形时,捉住自己平时不愿或不敢承认的私心杂愿。在这种境界,有诚意摆正自己的心而不自欺的,会憧然警觉:‘啊!我自以为没有这种想头了,原来我没有看透自己!’一个人如果能够看明自己是自欺欺人,就老实了,就不偏护自己了,这样才会认真修身。修身就是管制自己的情欲,超脱小我,而顺从灵性良心的指导。”
“父亲说,没什么该不该,最喜欢什么,就学什么。我却不放心。只问自己的喜爱,对吗?我喜欢文学,就学文学?爱读小说,就学小说?父亲说,喜欢的就是性之所近,就是自己最相宜的。”
“人虽然渺小,人生虽然短促,但是人能学,人能修身,人能自我完善,人的可贵在人自身。”
“创作的一个重要成分是想象,经验好比黑暗里点上的火,想象是这个火所发的光;没有火就没有光,但光照所及,远远超过火光点儿的大小。”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的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杨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