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读到一篇文章,叫做“我不过苟且的一生”,作者是李月亮。
说的是作者在报社做记者时带过很多实习生,唯独对一个认真的姑娘印象深刻,她认真到什么程度呢?就是两百字的稿子也要查几十分资料,不过关也谦虚礼貌地问作者问题出在哪里;为了一个稿子,苦思冥想,取了二十几个标题……
作者还举了一个反例,以重点大学的学生从小就是学霸,一路过关斩将,这样的人生是多少人渴慕而不可求的对不对?但是,一手好牌却被这个学生打得稀巴烂。因为他毕业一次,却失业一次,透过前领导的口吻,才明白原因全都在于这个学生对工作不上心——领导安排的工作不做,受不得批评;赌气不上班;不和领导、同事打招呼……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态度决定一切不是一句空话。
反观学校,在这个小小的象牙塔里面,因家庭或自身优越感排资论辈的也有不少,不少人觉得认真并没有用,在大专学校这个现象也会比较多,不可否认的是,不论是什么学校,都有一定数量的所谓的“好学生”或者“坏学生”,可是这些定义往往是一些老师或学生本人自己这么觉得的。真正的好学生我认为是认真对待自己的学习生活,遇到问题及时问老师,见到老师主动问好等等,而非学习成绩拔尖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个人不是很认同用成绩好坏去定义学生啦。但现在也有很多老师没有这么对学生下定义了,有的话,应该是更早以前的刻板思想。
李月亮这篇文章的一段话让我再次回忆起了过去。“其实,当你认真地做作业,认真地听课,认真地喊老师好时,你展现出来的是一种认真对待你的学生身份、认真对待你的学习生活的态度。认真的人是自带闪光效果的。因为认真会带来专注,而专注意味着自律和毅力,自律和毅力又往往和成功联系在一起。
很少有人会想到,当你在走廊上甜甜地喊一声老师好时,老师看到的,不仅是一个恭敬的学生,而且是一个未来的可造之才。”
我在小学的时候就成绩不好,上课爱讲话,常常被老师叫到门口罚站,时不时赏我一顿臭骂和白眼也是每天都在发生的事情,有时候甚至抄起课本打我的头,反正我对小学那段经历非常难忘,我总觉得当时的班主任给我带来的是心灵和肉体的痛苦、折磨,一度很痛恨她。可好像换一种角度来说,她大概有一点“恨铁不成钢”,针对我是想让我好好学习?这一切都不得而知,可是在我从初中毕业之后,在中职学校,遇到了很好的班主任,她对我们班上的人说:“我不管你们以前是怎么样的,我只看你们现在是怎么样的。”只是短短一句话,在我心里留了五年,可能会更久,也可能是一辈子,怎么说呢?老师给学生带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再到后来上了大专,其实我知道自己要好好读书,不能辜负父母寄予我的殷切期望,但刚开始我也有一丝混,就是没有那么认真,后来一次专业课上,我因为想要课堂加分,所以举手回答了问题,虽然答得不好,但老师还是给予了肯定。改变好像是从那一堂课开始的,我认认真真地将老师布置的小作业抄在了本子上,等到下节课,老师问起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拿出小本本念出了我的回答。那一次老师说了一句话:“这位同学这么精彩的回答难道不应该鼓掌吗?”然后班上响起掌声的那一次,我真的超级感动。
认真的人是自带光环的,他们大概率会比不认真的人收获更多,也更明白凡事不容易,一切都要脚踏实地走,才能够一步一个脚印,去往自己想去的地方,做成自己想做成的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