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修己身,暂且小记当下的理解,方便未来回读增进,“温故而知新”。今分享于个人公众号,也请你多多指教。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孔子说:花言巧语,虚颜假色,过分恭敬,左丘明以为可耻,我也以为可耻。隐藏埋怨去交朋友,左丘明以为可耻,我也以为可耻】
大家公认左丘明就是写《春秋左传》的作者,另外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谈志向写到“左丘失明,厥有《国语》”,说他也是《国语》的作者。左丘明具体生平不详,不过可以看出是早于孔子的贤者,孔子以他为师。“丘”是孔子自称,古人多如此。
巧言令色在前文已经提及,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花言巧语和虚颜假色不为孔子所接受,在此不再赘述。“恭”本来是好事,但过分了就是做作,如孔子所说:“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左丘明和孔子都以此为耻,就像我们喊的“八荣八耻”口号一样,形成了共识,但重中之重是践行,否则光说不练假把式。
“匿怨而友其人”就是隐藏心中的抱怨或怨恨,明明不喜欢,却表现出朋友般的热情。这类场景很常见,比如为了促成销售,哪怕之前闹过不愉快,此时也搁一旁,跟没事一样,和颜悦色的举杯畅饮,拉关系扯兄弟。这在工作生活中极为平常,或者说必须如此,因为有利益在其中,谁愿意跟钱过不去?于此我想到古之德者、贤者过得都比较清贫,或许就是因为他们自我约束更多,不屑于做的事也更多。
前文“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提到不记仇,但“不念旧恶”不等于“匿怨而友其人”,一个是向内自修,一个是向外去找,不可混为一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