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嗔」——《大乘五蘊論》中說:“云何為嗔?謂於有情樂作損害為性。”
这是一个顽固的情绪,时不时就冒出来修理我。晚上,看到阿宝再次不听话地拉弟弟的腿,让他危险地摔了好几次。我和大宝说:
可能语言不能让阿宝明白这件事情的危险性。我看到过一个葛吉夫的故事,他让一个小男孩拿一个珍贵的瓷器,为了确保他明白一定要小心不能摔了,他先打了小男孩一巴掌,而不是放到之后惩罚。
这句话,彻底把大宝惹怒了。然而,问题在于,我因此也迅速被卷入了更大的情绪之中。或许大宝说的是对的,我在说那句话时,心中就已经有「怒气」在发泄;或许也并不是她想象的那样。但我能明白无误地感受到,面对大宝的情绪,我内心的情绪几乎无法控制,稍微强压着,显然也只是一时。
于是,我就想,自己此时此刻的情绪,究竟是错失了什么事实呢?想了好一会儿,碗也洗完了,却没有答案。我想,如果我已经发现自己错失了什么,情绪就会没了才对,情绪似乎还在,所以一定是还没想明白?看来,所谓「嗔」也是从「痴」来的呀!
到了凌晨,又说了不恰当地话,把大宝惹怒、最后变成惹哭了。然后,大宝的几句气话,照例反过来影响到了我。这种情绪,明显是因为我不由自主地把这些话,延伸、变化成了一种对「我」的评价与批判。——我做得不对,变成了「我是不好的」!
「XX是错的,XX不好」变成了怒气冲冲时的一把喷火枪,不是伤着别人,就是掉头伤着自己。
现在再回想,可能自己最大关于事实的误解,应该就是,我对于「葛吉夫」那个故事的理解,根本上就是错的。然后,因为这最后一根稻草,将一直在酝酿的「嗔心」暴露出来——
一念嗔心便火烧功德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