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243290/75a635befaa41dfa.jpg)
一、靶向制剂又称靶向给药系统(简称TODDS)
指借助载体、配体或抗体,将药物通过局部给药、胃肠道或全身血液循环而选择性的浓集于位于靶组织、靶器官、靶细胞或细胞内结构的给药系统。
可利用人体的生物学特性,如pH梯度(口服制剂的结肠靶向)、毛细血管直径差异、免疫防卫系统、特殊酶降解、受体反应、病变部位的特殊化学环境(如PH值)和一些物理手段(如磁场)。
二、靶向制剂的特点:
使药物具有药理活性的专一性,增加药物对靶组的指向性和滞留性,降低药物对正常细胞的毒性,减少剂量,提高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
成功的靶向制剂应具备定位浓集、控制释药以及无毒可生物降解三个因素。
三、靶向制剂的分类:
(1)按载体的不同,可分为脂质体、毫微粒、毫微球、复合型乳剂
(2)按给药途径的不同,可分为:口腔给药系统
直肠给药系统
结肠给药系统
皮肤给药系统
眼用给药系统
(3)按靶向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肝靶向制剂、肺靶向制剂、脑靶向制剂。
靶向制剂的分类:
依据靶向到达的部位,分为三级:
一级,指到达靶组织或器官;二级,指到达细胞,(如肿瘤细胞而不是正常细胞、肝细胞而不是kupffer细胞);
三级,指到达细胞内的特定部位。
依据靶向的传递机理,分为三类:被动靶向制剂,主动靶向制剂,物理化学靶向制剂。
(1)被动靶向制剂:将药物包裹或嵌入各类型的微粒中,利用机体内不同器官、组织或网状内皮系统对不同大小微粒的载体或吞噬作用,将药物输送到靶部位;
(2)主动靶向制剂:表面经修饰的药物微粒给药系统,不被单核吞噬系统识别,其上连接有特殊的配体,单克隆抗体,使其能够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
(3)物理化学靶向制剂:用某些物理化学方法将药物传输到特定部位而到达靶向目的。包括磁导向制剂、热敏感制剂、PH敏感制剂、栓塞制剂。
四、靶向制剂的载体,包括大分子连接物和微粒给药系统,微粒给药系统包括脂质体、聚合物纳米粒、聚合物胶束、树状大分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