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因为课堂理念和家里领导严重分歧,除了认可她所说的技术层面和心态层面的不妥。从表层说,无论公开课优质课,上课和听课教师都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否充分,思维是否得到足够挑战,教师一对一对话的重点着力是课堂上的失语学生。那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在生生对话中进行冲刺,并赋予他们组织和帮助的职能。大部分同学缺乏挑战的能力与勇气,老师再和能力强的学生进行一对一对话,但抓住问题关键,加以启发,回到合作学习,生生对话,解决问题。学生回答问题,不仅仅是关注结果,更要让学生呈现思维的过程,师生一起推敲逻辑的是否严密。只关注答案没有意义。
着眼教师个人才华和个人展示,意图博取关注,是对学生学习权利的剥夺。再精彩,我也无感。真实的课堂一定有学习障碍,鼓励引导学生解决它们,是教师的价值所在。至于教师有没有上到自己设计最出彩最现功力之处,不应该是关注的重点,重点是学生在先前的学习内容上是否充分活动。一定要记得,老师的预设,但学生的学习实际更重要。所谓课堂的完整,不是教师预设的完整呈现,应该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完整。
仔细想来,我的课堂实践似乎有几次变化。首先重点在师生一对一对话,小组合作解决对话重难点。这样的弊端是学习内容极为狭窄,学生很多时候只是他人体验的倾听者,自己的体验被无视。大多数学生在解决老师和个别学生输出的内容。第二阶段是让合作学习成为课堂的重点,生生对话是主要形式。它的优点在于学习活动的充分展开,每个学生的学习差异尽可能被关注和解决。但弊端在于教师对于学习内容的把控,无法让每个学生成为学习内容的输出者,本质上还是把控。刚开始的第三阶段,教师只是学习材料的提供者,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小组合作解决。教师一起参与探讨。不但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段的权利,更转向他们对学习内容产生的权利。第四阶段,我以为是学生产生学习方向,教师需要对已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新的排列组合,转型为学生学习的陪伴者、帮助者、组织者、学习平台的搭建者……教师不再扮演知识权威的角色。每个学生成为学习内容的发起者,才是学习权利的真正归还。
豁然开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