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微信朋友圈,有一个这样的功能,就是晒娃。看到这里,也许你会点头认同,或许你也是这样忍不住分享宝宝趣事的妈妈。也许你会撇嘴,最反感朋友圈儿这样的人。而我很有一点不一样,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会将他的趣事编成段子分享出来,并获得了大量的点赞和评论,甚至有朋友说我的朋友圈是她的阳光!大一点儿,他说的有趣的话我会分享出来,几乎每条朋友圈下面,都会有四五十条评论跟我互动。老公曾一脸羡慕的说:为什么你的朋友都这么喜欢互动,而我的朋友圈就冷冷清清。我一脸骄傲的说:因为我人缘好呀。
随着孩子月龄的增长,互动的频率也变得低了一些,但是大部分的互动也在十条左右。最近,我的分享维持在每天1到2条,今天有点时间加精力,我在朋友圈连发了四条。
下午宝宝睡醒了,给他称体重的时候,我也在这捎带着称了一下,发现自己重了不少。于是我将体重增长的事情发到了朋友圈,这是今天的第五条。我觉得会不会有点多打扰到别人。
一分钟,没有评论,没有点赞
两分钟,没有评论,没有点赞
五分钟,没有评论,没有点赞
十分钟,依然没有评论,没有点赞
我有点焦虑,像是不是今天发的太多,惹人厌烦。12分钟,一位朋友给我评论,之前瘦了,是不是因为体重计坏了?我说:哈哈,有可能。回复完,一丝委屈涌上来,惹得鼻子酸酸的。那个期待被看见的小女孩。
一股股能量往上涌,我不断的打着寒噤。沉浸在这种曾经被压抑的很深的感受不断浮现出来的感觉里。
过了一会儿,我稍稍平静下来,回想了我身上的这些经常被运用的特质。比如幽默,善于表达,细腻,为他人着想,换位思考,等等。这些特质多多少少都曾经被,父母,老师,同学,朋友,等特定阶段对我来说非常重要的人看见过肯定过。正是因为这样的看见和肯定,让我把自己能力的一部分,强化成了特质和标签,成了我的人设。而这些被强化的特质和标签,成了挡在我前面的盾牌与武器,躲在他们后面的,是那个拼尽全力渴望被看见的小女孩,她才是真实存在的那个个体。
见,是疗愈的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