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富论》
《国富论》第二期:论劳动生产力改进的原因,兼论劳动产品在不同阶级

《国富论》第二期:论劳动生产力改进的原因,兼论劳动产品在不同阶级

作者: 每周读享一本书 | 来源:发表于2020-07-29 17:51 被阅读0次

    《国富论》第二期:论劳动生产力改进的原因,兼论劳动产品在不同阶级的人民间自然分配的顺序 《国富论》第二期第一篇十一章内容分享

    大家好,这里是每周读享一本书,我是本周的分享者实头,今天是《国富论》分享的第二期。

    有人说,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则用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而亚当·斯密则是挥舞着一只“看不见的手”为工业革命缔造了一个崭新的秩序。

    亚当·斯密挥舞着一只“看不见的手”为工业革命缔造了一个崭新的秩序

    上期我主要给大家介绍了一下《国富论》作者亚当·斯密的生平以及本书撰写的背景、对后世的影响及后世对本书的评价,今天我将按照阅读分享周计划表的内容带领大家重点解读一下本书最重要的第一篇。

    《国富论》阅读分享周计划表第二期分享内容

    我们知道,《国富论》一共分五篇,下面我们着重讲一下第一篇的内容,第一篇标题为“论劳动生产力改进的原因,兼论劳动产品在不同阶级的人民间自然分配的顺序”。

    第一篇又分为十一个章节,整体逻辑为,首个章节“论分工”就指出由于劳动分工,劳动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斯密主要从三个方面的原因对这一观点进行了论述。然后从劳动分工到货币——必须要有货币来促进劳动分工;因为劳动分工是依存于交换而存在的——这就需要明确进行交换的条件即价值与价格。通过对价格的考察表明,价格又是由工资、利润与地租构成的,因此它又依存于工资率、利润率和地租率。

    第一章至第三章内容分享

    第一篇前三章讨论的主要内容就是分工,分工可以说是经济学的第一定律,是《国富论》全书最精炼的部分。在斯密看来,分工是导致经济进步的唯一原因,首先分工使劳动者能够专注于一种工作,使劳动者工作熟练程度得以提升。再者,劳动者在不同工作间转换的时间由于分工的存在而大大节省。最后,分工使得劳动者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更加的熟悉,使他们能够在自己的工作领域有更多的创造力,更能踏踏实实研究更容易以及便捷的方法从而使得工作更简单。仅仅用分工便可以说明,为什么尽管文明社会存在着“叫人难以忍受的不平等”、“但文明社会中最卑贱、最被人瞧不起的成员,却要比最受人尊敬、最勤劳的野蛮人生活得好”。技术进步‘各种机器的发明’甚至投资,都是由分工引起的,实际上只不过是分工的附属品……”

    分工的社会 恩斯特·哈斯 摄影 1951年

    “分工是人类为了实现互通有无、物物交换、互相交易这种趋势而逐渐形成的结果,简单地说,分工起因于人性中进行交换的倾向。分工是作为一种完全非人格力量而出现和发展起来的,而且分工又是经济进步的巨大原动力,因此经济的进步也就自然而然地被非人格化了”

    在斯密看来,这里的非人格力量说的就是,分工并不是人类智慧的产物,而是产生于人性中的利己心态。斯密一句著名的话就是,我们获得的食物并非来自屠夫,酿酒师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的利己之心。

    人们通过分工来获取自己想要的食物

    这里需要我来补充一下,上一期我们提到,斯密的另一本书《道德情操论》为《国富论》奠定了心理基础,这个心理基础就是“理性的人”的说法。斯密认为,参与经济活动的人都是“理性的人”,理性的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从事经济活动时,存有“利己的心”。也就是说,我们在进行商品交换时,互相交换的基础不是大家相互间的施舍与恩惠,而是互相之间能够得到的利益与好处。人们清楚地知道,分工合作可以获得比单独工作更多的报酬。

    分工是人类为了实现互通有无、物物交换、互相交易这种趋势而逐渐形成的结果,因此分工的范围必然受到人类所能交换范围的制约,也就是市场范围的制约。当市场比较小时,没有人去专门从事一种职业,因为他没有能力把自己劳动产品中超过自己消费的剩余部分,拿去交换他所需要的其他人劳动产品的剩余部分。市场的发展对于社会分工的进化有着相当的影响,没有足够发达的交易空间,单独从事某一工作的劳动者就不能交换到充分的、满足其生活需要的物品。这也就便于我们理解,在农村的一般小集市要比城市里面农贸市场的人们分工程度会低很多。在这一分析中,斯密强调了水运的重要作用,他认为,在市场发展的过程中,水运的出现使得两地之间的交易变得更为容易,开拓了比陆运所开拓的广大得多的市场,为细化分工提供了更多便利的条件。

    水运开拓了比陆运所开拓的广大得多的市场

    在这里我们不妨联想一下,目前我们国家领先于世界的高铁、5G及发达的移动支付正相当于斯密时期“水运”的价值,不仅起到了开阔市场范围、打破地域交流限制的作用,更为进一步细化分工,促进生产力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手段。

    第四章 论货币的起源和作用

    一个社会的分工确立后,人们便会拿着自己劳动产品中超过自己消费的剩余部分,去市场上与他人劳动产品的剩余部分进行交换,以便满足自己生活上的绝大部分需要。这样,每一个人靠交换来生活的人,在某种程度上就成了一个商人,而社会也在逐渐成为一个完全的商业社会。在这个商业社会中,由于每个人所用于交换的商品种类以及商品数量是各异的,同时每个人所需要的商品种类以及商品数量又是不同的,为了解决交易过程中的这些存在的困难,便由此而产生了《国富论》第一篇第四章提到的“货币”这种交换媒介(中间交换物)。货币的演化也从最先的牲畜逐渐变成了当时的贵金属铸币,再到后来的纸币。随着我们当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就连纸币也变成了储存在支付宝公司或者腾讯公司的一串代码。货币最终完成了统一,成为人们用于交易的普遍交换物,人们由此可以方便地在市场中购买任何他需要的物品。

    纸币变成了支付宝及腾讯公司的一串代码

    在这里,斯密带我们认识了“价值”这个词的两种不同含义。“价值”有时表示某一特定物品的实际用途,有时表示占有该物品所带来的对其他物品的购买力。前者可以称为“使用价值”,后者可以称为“交换价值”。具有最大使用价值的物品往往很少或根本没有交换价值;反之,具有最大交换价值的物品往往很少或根本没有使用价值。很绕口对吧,我们举个例子解释一下!没有什么东西比空气更有用,但我们不能用空气来购买任何东西,也不会拿任何东西和空气进行交换。相反,钻石虽然没有什么实际用途,但常常可以交换大量的其他物品。

    第五章 论商品的真实价格和名义价格

    用来购买世界一切财富的,不是金银,而是劳动;而一件商品的交换价值更多地用货币的数量来衡量。在《国富论》第一篇第五章中,斯密认为,一个人的贫富由他可支配劳动的多少而定,也就是说,劳动才是衡量一切商品内在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是唯一普遍的、精确的价值尺度,是可以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用来比较不同商品价值的唯一标准。货币只不过是商品的名义价格罢了。

    商场的价格标签

    第六章 论商品价格的组成部分

    在资本积累和土地私有制尚未形成之前,获取物品所需要的劳动量被当作交换的唯一标准。原始社会状态下,全部劳动所得都归劳动者自己所有,而当私有制确立后,一些人手中积累起了资本,通过支付工资的形式雇佣工人,以期通过售卖工人的劳动产物来获取收入。这些收入减去原材料成本以及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所形成的剩余价值就是资本家所得的纯利润。而当一个国家的土地完全私有化以后,那么地主便会通过出租土地的形式不劳而获,这些地租也成为了商品成本的第三个组成部分。这里就有了第一篇第六章斯密所讲的主要内容,商品的价格包括三部分:资本利润、工人工资和土地地租。客观地说,当时斯密商品价格构成的观点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利润、工资和地租是不能完全解释当代社会许多商品的价格构成。

    资本主义社会最初的原始积累

    第七章 论商品的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

    商品的自然价格是指等于按这种商品的自然率生产、制造和运输这种商品到市场所需要支付的工资、利润和地租的出售价格;市场价格是指商品的实际卖出的价格。市场价格围绕自然价格上下波动。

    在第一篇第七章里,斯密描述了自然率的概念,他写道,各个劳动领域的工资以及各投资领域的利润都存在着一个平均率,这些平均率一部分由社会的贫富进退的一般情况决定,一部分由各领域的特殊性质决定,把这种平均率称为当地在某一时期通行的工资自然率。简而言之,工资或者利润都有一个自然价格。

    劳动者通过劳动得到工资

    基于上述观点,斯密认为,一种商品的价格恰好和他在生产,制造和运输过程中按照自然率支付的地租,工资和利润相等,那么这种商品是按照自然价格出售的,斯密把愿意支付商品自然价格的人称为有效需求者,把他们的需求称为有效需求。虽然商品的市场价格都在不断向自然价格靠拢,但有时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商品的市场价格高于自然价格,出于利益最大化的考虑,商人们往往刻意隐瞒这种变化而获取巨额利润。

    第八章 论劳动工资

    自然价格,会随着各组成部分,即工资、利润和地租的自然率变化而变化。而自然率,会随着一个社会的贫富、进步或衰退情况而变化。在《国富论》第一篇第八章里,斯密提出,在土地私有和资本积累尚未形成之前的原始社会状态下,全部的劳动生产物都归劳动者支配,既没有地主,也没有资本家来分享他的劳动所得。而当土地私有和资本积累出现后,这种劳动者独享劳动成果的状态宣告结束,土地一旦私有化,地主就从劳动者在土地上生产出来的成果中分走了一部分。同理,在手工业和制造业中,资本家因为需要在劳动者全部工作完成以前,为他们预先支付原材料和工资,资本家理所应当地分享劳动者的劳动所得,而资本家所分享的劳动所得就成为了利润。

    资本家雇佣工人劳动

    地主,农场主,制造业者和商人,即使一个工人都不雇佣,通常也能靠自己拥有的资本维持生活一两年,而劳动者一旦失业,能维持生活一个星期的都不多见,一个月的更少,一年的则几乎没有。就长期观察来看,雇主对劳动者的需求程度和劳动者对雇主的需求程度大致相同,只不过雇主的需求不像劳动者那样迫切。因此,在雇主与劳动者对工资金额的这场博弈中,资本主义社会的雇主是占有绝对优势的。

    第九章 论资本利润

    《国富论》第一篇第九章“论资本利润”中,斯密认为,资本利润的增减,跟劳动工资一样,也取决于社会财富的增减。资本的增加,提高了工资,从而降低了利润。斯密举例,如果有许多资本家同时投资同一行业时,那么他们的相互竞争自然会促使这一行业的利润减少。在同一社会中,如果各种行业的资本都因为相互竞争而投入增加了,那么这种竞争必然使所有行业的利润趋于减少。

    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的生活

    接着,斯密说即使对特定地方在特定时间的劳动平均工资也无法给出具体的数字,同理,要想知道一个行业的平均利润更是难上加难。虽然无法知道平均工资和平均利润,但是从货币的利息上可以知道个大概,在利用货币获得收益越高的地方,通常利润越高,反之亦然。由此斯密判定,一个国家资本的一般利润必然会随着市场一般利率的变动而变动,利率降低,利润也会降低,利率升高,利润自然也会升高。随着国家财富的增长,劳动者的工资也在不断增加,而同时绝大多数工商业的资本利润却在不断减少,较高的工资及较低的利润更能说明商业正处于繁荣的阶段。

    第十章 论工资和利润随劳动和资本的用途不同而不同

    《国富论》第一篇第十章 “论工资和利润随劳动和资本的用途不同而不同”中,斯密认为,在不同的用途中,劳动和资本的收益有所不同,但大体上说,在同一地区,劳动与资本收益都是基本相等的,或者是不断趋向于相等。在同一地区,若某种用途收益显著,则劳动与资本就会蜂拥而至,反之则会竞相离去,利益自然会驱使每个人追求自认为有利的事业,避开不利的事业。

    在当时的欧洲各地,不同用途的劳动所得的货币、工资以及不同用途的资本所获得的货币利润都是大不相同的,这种不同一方面由于各种用途本身的性质造成,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欧洲各国施行的限制市场完全自由发展的政策造成的。影响劳动者工资主要有以下五种情况,第一,职业本身给劳动者带来的愉悦程度。第二,学习这种职业的难易程度,学费多少。第三,职业的稳定性。第四,职业所承担的责任轻重程度不同,工资也不同。第五,职业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影响资本利润的只有两种,那就是工作的愉悦程度和职业是否存在危险。

    劳动者在工厂劳动

    第十一章 论地租

    《国富论》第一篇第十一章 “论地租”中,斯密认为,地租作为使用土地所支付的价格,自然是承租人在土地的实际情况下所能支付的最高价格。地租作为一种垄断价格,首先它构成了商品价格中的重要一部分;其次,地租是承租人与出租人在自然地基础上达成的契约;再者,地租是参考当时当地的农业资本的普通利润来进行构建的;最后,地租不是市场竞争的结果。同时斯密还强调,同样是构成商品价格的利润、工资以及地租,地租作为价格成分计入商品价格的方式,跟工资及利润不同,工资以及利润的高低决定着商品价格的高低;但地租的高低确实由商品价格的高低所决定的。随后斯密分三节对哪些土地产品可以直接提供地租?哪些土地产品可以间接提供地租?可以直接提供地租以及间接提供地租产品的比例又是怎样的进行了论述。社会状况的每一次改良都会直接或间接增加地主的真实财富,即增加地主对他人劳动及劳动产品的购买力。

    地主对自己土地进行出租

    结尾

    以上就是我对《国富论》第一篇十一章内容的全部分享,感谢大家的收看,下期我们不见不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国富论》第二期:论劳动生产力改进的原因,兼论劳动产品在不同阶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grkr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