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次三阶复训的课堂里,在其中的一个AB练习辩论环节,我和伙伴在进行坐定后,我感受到一股压迫性的能量向我扑来,当时我有点不舒服了,脑海里想不能影响辩论体验,深呼吸然后继续,后续虽然也在继续进行,但是此时的我,已经临在是很难做到了,处于应付重复对方话语的阶段,伙伴传来的是不满意,看到自己的情绪在不断的出来,不断的被自己打压下去,但是自己越往后走,越难临在,倾听部分越难达到要求。整个过程成了勉强维持的阶段了。在环节结束后,分享中,虽然我也表达了我当时的感觉,但是我没有意识到,我当时是可以有其他的选择的。
晚上陈老师在问起我这次上课的收获怎么样的时候,我也提到了辩论练习环节的情绪事宜,老师的回答重重的击醒了我,老师说:你是可以有选择的啊,你当时那感受到不舒服了,你可以把这个感受清晰的表达出来啊,如果表达后,还是不行,你也可以选择中止继续讨论啊。这都是你可以选择的啊。
是的,我是可以有选择的,忍也是我的选择,只是是消极的选择,虽然忍住了,但是自己的情绪还是受到了较大的影响。说明我当时还是在意的。在过往的关系里,忍而不表达,一直是自己选择的主旋律,当对方的表达让我不舒服了,哪怕就是我已经把不高兴挂在脸上了,对方问我是不是让我不高兴了,我都是标准回复:没有,没事。其实在自己的内心是有事的。尤其在亲密关系里,使用忍更多,如果对方让我有情绪了,都是先忍着,继续交流,一般情况后续交流就没有那么情绪高了,同时自己也是采取消极的方式对抗的时候多,如果对方还抓住这个情绪不放不断的追问,我内心的表达就是我都已经忍了,你还要抓着不放,想干嘛?于是一般出现两种选择:一种是冷暴力(内心活动是,我都忍你了,你还要我怎么样?然后就是爱咋咋样);一种是直接爆掉,把压抑的情绪一股脑的发出来。
一直以来,我对情绪采取了消极的对抗,在关系里,慢慢的就进入了不断往后退缩,最后退无可退,深深的陷入被动。也深深的忘掉了,我是可以积极的表达自己的感受的,这样也有利于建立双方的清晰界限,如果实在不行,我也可以选择不继续,课上老师也提到过这也是一种双赢的方式。
重新拿回自己的力量,我以后选择清晰的表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