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一:背影杀手,前后差别太大。
我已经第N遍尝试去读《资治通鉴》了。对于通鉴前几章的故事比较眼熟。
但是每一次读都大受震撼,里面的故事写的太好了,人物写的太有性格了。
这也是这本书很坑的地方,开始几章的内容都是从《战国策》《史记》等经典的史书摘抄的,读起来很引人入胜。
读到后来,尤其是晋代以后的历史,简直味同嚼蜡,前后差别太大,完全不是一个等级的。
就好比,乍见之欢,一见钟情,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缺点一点点显现,各种抠脚、吧唧嘴,让人会失望的。
对,这就是我读了遍也读不下去的原因。
吐槽二:唯心史观,缺乏大历史观的视角,过于强调“英雄”尤其是帝王个人的作用
这个可以为之辩解的是,这本来就是一本帝王的教材书。自然要强调帝王的“能动性”,唤起责任感。
如果讲的全是项羽一类天亡我也,”非战之罪“,那帝王什么也学不到。
但是过分地强调皇帝“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不去考察当时所处的环境,不去考察客观的因素,不去考察制度等等,其实过于片面。
比如同样的事情,可能因为环境的不同,因为条件不同,会产生不一样的结果。
比较这些异同,然后进行思辨,可能能得出一些有用的观点。
开篇三家分晋
三家为何能分晋,司马光从礼、器、名的角度进行了解读。
但是,事情该怎么预防?怎么加强中央集权?司马光没有指出一条路来避免悲剧的发生。
后文齐康王被田氏取代?季氏控制鲁国从体制上怎么设计,怎么分权?怎么用人?
保持国家的统一,不致大权旁落,该做点什么?仅仅是礼就可以解决吗?仅仅是德才兼备地选人就可以解决吗?
司马光的观念与现代的观念有很多的不同。
通鉴是好书,我要好好读,多多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