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是协助发散思维的一种工具,它由图像、不同颜色、文字以及不同线条构成。它的用途很广泛,如制作购物清单、旅行计划、会议头脑风暴、分配任务、写作大纲、考试复习、读书笔记等。熟练运用它可以帮助改变我们的生活。
思维导图的来源
思维导图由东尼•博赞创作,它符合脑科学设计,大家知道,我们的大脑分为左右脑,左脑负责逻辑学术之类的知识,右脑负责空间艺术类区域。唯有左右脑联合起来使用,大脑才得以充分发挥,然而传统观念的学习习惯于线性思维,即一行一行写字,可能一份计划或是一本读书笔记需要写很多页,很多情况下,我们写到后面就忘了前面,不能从宏观上把握,效率低下。而思维导图的形式却是集图形文字线条于一张纸上符合大脑发散思维的特点,思维导图上的文字代表着和主题相关的关键词,我们一目了然,那些关键词像渔网一样勾出更多的内容。思维导图便捷、简单、高效。
前几天读《如何高效学习》,作者斯科特•杨一年完成MIT课程,一年学会四国语言,一月学会自画像,如此高效的他推崇笔记流,即由关键词、图像、箭头等组成,我们可以看出他的笔记流符合思维导图的特点,他建议把更多的内容放在极小的篇幅里,这样便于抓重点和为它们之间建立关联。他提倡整体性学习,更指出整体性学习顺序为获取、理解、拓展、应用和纠错,其中拓展这个环节极为重要,想象和联想是大脑喜欢做的事情,拓展这个环节集合了想象和联想,我们常听说“从一个方面理解事情是办不到的,唯有以多个角度去观察事物,才会对事物充分认识。”思维导图以主题为中心图像,周围设立分支写下和主题相关的词,这样就建立了关联,它辅助我们从多个角度观察主题,或者通过画思维导图我们在生活中找和主题相关的事物,无形中就做到了拓展。
思维导图是好工具,怎么画思维导图呢?
作者给出思维导图七原则:白纸、中心图像、颜色、分支、语言、层次化和TEFCAS。首先准备一张无方格的白纸,初学者选择大一点的纸;然后用图像形式表达我们的主题,动用五感运动颜色夸张等元素把主题的图像画有意思些,达到刺激到自己大脑的目的;博赞思维导图给出SMASHIN SCOPE原则(S-五感,M运动,A联想,S性,H幽默,I想象,N编号,S符号,C颜色,O顺序,P积极,E夸张)。第三步画分支,写基本分类概念,如果刚开始写不出,没关系,先写出相关主题的小项,最后合并同类项成基本分类概念。第四步进一步分小支,最后我们要遵循一支一词语的原则。
作者最后一条规则TEFCAS(T尝试,E行动,F反馈,C检查,A调整和S成功)旨在鼓励我们行动起来,不管画的好不好,我们都要行动,写到这里我不禁想到李笑来老师对执行力强的定义——在做的不好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做,与时间做朋友,一切依靠积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