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变化的可真快,才几年功夫吃腻了大鱼大肉又嫌精米白面缺营养的人们,在一些“砖家们”的忽悠下,给普通的莜面罩上了许多华丽的光环,吃莜面能降血压、降血降脂我不知道,美容减肥的功效还真不敢苟同,打小小在武川吃莜面长大的我体重超标不说,本人也没袭人到那儿去。
听了“砖家们”的教育,我对莜面有了一个颠覆性的认识,真是“点儿背黄金失色,走运锈铁生辉”,没想到我们后山灰头土脸的莜面一时间变的比龙肝凤胆还珍贵,神奇的功效堪比药到病除的灵丹妙药。
让我这个打小吃莜面长大的武川人深感所料不及,有一种不知庐山真面目,生在福中不知福的感觉,真庆幸自己能与莜面结如此渊源,心里不觉飘飘然起来……
其实莜面真的没那么金贵,它就是我们武川人饭桌上司空见惯的普通吃食罢了,我对武川莜面的印象总是不自觉地和当年没油少肉,缺衣短穿的艰苦年代联系到一块儿,莜麦耐寒、耐旱、抗饿,陪伴着我们熬过当年的贫苦岁月,养育我们成长,由此打心底萌生出对莜面一种固执朴素的敬仰。
小时候每家的日子过的都不宽裕,通常家家户户一天三顿都离不开莜面,莜麦含有一种叫草酸的物质,有一种特别的气味儿,口感粗涩、外观灰黑,吃多了不易消化,后山人待人热情、朴实厚道,家里来了“戚人儿”是不会用莜面招待客人,即便日子过的再清苦,大人们也要在蒸莜面的时候笼里头再馏上几个馒头,果敢地打骂住娃娃们对白面馒头贪婪地占有欲望,将馒头端到客人跟前热情地先紧着“戚人们”吃,至于娃娃们能不能吃上白面馒头那可全看“戚人们”的饭量和大人们的心情了……
说实在话,像我们这些六七十年代生人,与其说是喜欢吃莜面,倒不如说是吃的是一种对家乡味道无时不在的牵挂,是早已铭刻在心,时常需要唤醒味蕾的一种满满的回忆……
后山的春天来的迟,都进入五月天了,园子里种的菠菜、水萝卜才刚顶起个苗苗,而头年里过大年的美食早已扫荡一空了,真是应验了“五黄六月、青黄不接”的老话儿了。
但当年的大人们总会绞尽脑汁想法子让我们清苦的日子过的丰富一些儿。
每年到了缺油少菜的春天里,家乡的野地里会长出一种叫“甜苣”的野菜,等“甜苣”顶出二三片叶叶时,大人们就会领上我们不失时机地到野地里掏“甜苣”去,这种泛着淡淡灰色的野菜洗净后再泡上一黑夜,除去苦涩味儿,放进开水锅里打个滚儿捞出控干,浇上几滴烧热的胡油,放点咸盐、辣椒用醋一拌,蘸上头年腌咸菜时剩下的盐汤“调”上莜面 ,在当年就是绝佳的美味儿,保证让你吃的酣畅淋漓,沟满壕平。
现在咱们家里边要是吃上顿莜面,凉汤、热汤、四季蔬菜三盘六碟子能摆满一桌子,可是吃起来总感觉少了点什么……
想当年粗茶淡饭尚能吃的津津有味,现如今精米细面也食之如蜡,这其中的缘由我想不是简单地用现在物质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几句话就能解释通的吧。这大概和当今人们浮躁的心态不无关系吧!现在人都讲究个“快”字,吃个饭叫快餐,办个公司得挣快钱,就连坐个火车都得选快车……
唉……”快”的连自己也“快”认不得自己了。
这个变化“快”的世界真得需要我们人人都得“只争朝夕、豪情万丈”吗?不一定吧,造导弹的和卖茶蛋的没啥差别儿,前者安全打上天,后者好吃进肚……都叫成功人士。
不妨让我们在奋进的道路上,刻意地慢上几步,重新审视一下连自己都感觉陌生的自己,从这个杂乱纷繁的世界中找回真正的自己,过好自己的日子,干好自己的工作,守好自己的底线,让自己真正地充实和快乐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