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亲子时间管理·第1.5讲课后实践】
这是2019年1月5日“崔律精时力之亲子时间管理课(1月期)”系列第1.5讲的课后实践。
<实践事项>
回顾本周的实践日志与亲子的成长
<实践日志(记录)>
1.我在本讲中的收获:
1.1、对"言传身教"这个词有了体悟,言传+身教=孩子的好习惯,言传是前面和孩子的刻意实践,身教是家长遵守时间的行为,2者相加才是孩子的好习惯。反之,和孩子刻意实践的言传+家长错误的示范=???(家长眼中孩子的拖拉磨蹭等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习惯性的去怪孩子,认为是他没有做好,我明明道理都讲了,你怎么还是不改呢? 而实际呢,导致孩子问题的凶手是“家长错误的示范”,就算我们前面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去言传,可以若没有正确的示范,前面的投入也是白白浪费。so,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多实践多练习,让孩子看到自己在时间管理上的改变和进步,孩子自然会被影响跟着改变。
2.我在本周中的成长:
每天看时间的次数比以前多了30多次,是无意识的想看一眼时间,家里卫生间,厨房放置了钟表,给自己买了手表,洗漱前看一眼,刷好牙看一眼,洗好脸看一眼,做饭时也是每个小任务都想看一眼时间。
之前做时间记录时,有一个心理限制,会认为每天不停的看时间,记录,不是会很麻烦很浪费时间么。这2天不断看时间的体会突破了之前的想法,我只是眼睛瞟了一眼钟表而已,就算这1秒钟我不看钟表,我也是要看其它地方的,并非特地花时间去看时间。
对于小时间的感知更具体了,5分钟可以做好多事。 以前理论上也知道5分钟可以做好多小事,但是感觉上还是会有不安全感,认为5分钟太短了,做不了什么。这2天通过不断的看时间,数据告诉我5分钟可以刷好牙洗好脸抹好粉,可以洗净葱姜蒜并切好,可以叠好被子铺好早餐垫和餐具,数据让我减少了来不及了,时间不够了的焦虑和恐慌,淡定从容的去做这些小事。
3.孩子[13 ]岁在本周中的成长:
开始计算和倒推时间。例1:中午出去吃饭,出门前他看了下时间说11:15分,自己先预估了下,去4分钟,回来5分钟,吃饭10分钟,11:34分可以回来。接着到了饭店看下手表,吃好饭又看了下手表,回到家再看时间,刚好11:35分。我很奇怪为什么你认为去4分钟,而回来要5分钟呢?小谷说:因为去的时候比较饿,走的快,回来吃饱了走的慢。
例2:中午小谷和同学打电话说:下午2点可以完成作业。放下电话我问他:“2点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呀?”于是他算给我听:“你看数学试卷40分钟,默写30分钟,语文试卷40分钟,吃饭30分钟.....”
4.我的疑问(周六答疑) :
5.任何其他想说的话:
6.我教孩子看时间的方法:
6.1、给孩子购买了他喜欢的手表,在卫生间玻璃、厨房、冰箱上放置了钟表。
6.2、在生活中问有关时间的问题,例:几点可以做完这张试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