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学世界想法大众话题
从“陈果现象”到“流浪大师”现象

从“陈果现象”到“流浪大师”现象

作者: 尘伴哲 | 来源:发表于2019-04-11 22:57 被阅读118次

如同逢年过节、走马灯、闹元宵,热闹的文化场景,自有其热闹的文化背景!

这不,陈果火了,没想到,“流浪大师”沈巍也火了。有人说,这是一个网络煽情的时代。到现在,基本上可以看出,陈果的火和沈巍的火,都是粉丝经济的产物。目前,基本可以确定的是,陈果和沈巍都被网络军团“绑架”了、利用了。

现在,我要说的是,如果说逢年过节、走马灯、闹元宵是我们的文化创新与传承的话(比如说双十一是创新,元宵节是传承),那么,“陈果现象”和“流浪大师”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文化创新与传承呢?

说实在的,对于诸多热门话题,我还确实不曾发表过自己的所谓看法、意见。只是今天偶尔看到一篇评论陈果的文章,触动了我的神经。

于丹的事情我不太了解(大概是解读《论语》得罪了听众),只知道她上过百家讲坛——看过几期,感觉不错。但是后来,于丹成为众的之矢,其中的原由我也拿捏不准——在我这里,反正这事就这么过了。有时候我想,一个俗人,对于公众的事务,关注太多,那只能叫瞎操心,于己于事都无好处?!

与于丹的事情相比,我对陈果可以说比较关注——确切地说,是我被关注了。之前在头条就看到不少关于陈果的文章:有说她漂亮的、有说她热情大方的、有说她哲学课接地气的、尤其对这句“我自风情万种,与世无争”让人觉得一个人的人生,就应该独立、洒脱、超越、谈定。后来,朋友圈开始大量转载推介陈果的哲学课程,我也凑了热闹——一句话,盛况空前。在这里,我可以肯定地说,在关于哲学的普及和教育方面,这种情况,应该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因而,在这个意义上,陈果在哲学的教育和普及方面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奇迹。

如果说“陈果现象”是一个奇迹,那么,“流浪大师”沈巍的遭遇就是一场闹剧。对于沈巍来说,成为网红,拿他本人的话说,始料不及。沈巍本人,一开始觉得也就是一般的沟通、交流。他欣慰人们对于他的关注,甚至觉得自己可以为社会、为别人提供一些关于垃圾分类方面、读书方面的个人心得、个人感受。熟料事情快速发酵,沈巍的红严重地超出了他的精神的承受能力、严重地干扰了他的个人生活。现在,根据最近关于沈巍的视频的分析,相当多的人确定,沈巍俨然已经被某个网络军团控制了、利用了。

今天看到一篇短文,叫《批评一下陈果,会不会得罪朋友圈?》。关于这一点,作者肯定就有自信的。他知道有人会不愿意,但他同时确信会有更多的人挺他、支持他。在这篇短文里,作者说:

“陈果火了很长时间了。

同为大学老师,我却一直不知道为什么。

零星在各种场合听过她的只言片语,并没有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非要找一个词的话,我只能用‘无感’来形容。

就像她说:‘人生只有两件事有意义,第一是让自己幸福,第二是让更多的人幸福。’

这波操作正确的一塌糊涂,根本让人无力反驳。

因为接受这两句话并不需要什么智商,但是一反驳就贬低了自己的情商。”

接下来,作者介绍了关于陈果对于他的一系列遭遇:电视里浴血奋战的志士让他觉得“陈果现象”荒唐可笑(荒谬的感觉)、“陈果人生课”的炒作、和“陈果”(不知是真陈果,还是假陈果)聊天、看陈果的视频、见到陈果的尊容、怀疑那些人的智商、感慨“很多东西放到时间里去就能看清。要么越走越远,要么越走越近。”这句话依然正确的让人无法反驳。最后,作者得出结论:这个拥有着“陈果”头像的人并不是陈果。

“我只是想知道陈果为什么走红?”作为一个高校教育学生的老师,出现这种情况,作者是要研究研究的。这位老师说,1.他要面对两个陈果——一个真陈果、一个假陈果;2.陈果的颜值:“一手夹着粉笔,一手插着裤兜,霸气侧漏、侃侃而谈”,同于丹一样,居高临下的态度,做作的肢体语言,煽情的排比句,不时蹦出两句的口头禅,浮夸的内心独白以及每句都有道理只是“然并卵”的泛泛而谈;3.陈果的火与她的学历,结论是“算是一般”;4.陈果的红和有无“复旦”两字有关、和学术无关(在复旦,陈果只是一个高级讲师)、和复旦人的智商无关;5.有关系的终于出来了,就是和中产阶级的精神危机有关。这些中产阶级在满足了基本的物质生活之后,亟待填补精神的空缺,于是伴随着学术大众化的路径而选择了“简化的哲学”:即哲学成了“讲一些听起来有道理的话,发表一些人生感悟”的学问。在“于丹”屡遭质疑并被微商抛弃之后,陈果变成了他们的救命稻草。

以下是作者的感慨:

“陈果一直在讲她理想中的一种活法,而这种活法正是背负工作、家庭等多重压力的普罗大众难以达到的。但是陈果本人就是社会上很多中产女性想要活成的样子,独立、智慧、优雅美丽、受人尊敬。而那些迷恋陈果的中产女性,‘有内涵的没她漂亮,漂亮的又没她有内涵,又漂亮又有内涵的又没她有‘闲”。‘我自风情万种、与世无争’恰恰是那些焦虑的中产女性所追求的‘我就喜欢你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

在她们眼里,‘大学老师’只是让人羡慕的生活状态,而不是担当社会道义的知识分子。”

请问,那些中产女性真的这么认为吗?我估计不是,要不她们肯定傻了。

据作者说,“邓晓芒曾经写了一篇文章,名叫《人民需要于丹》,里面有一段话想来也适用于陈果:‘我并不觉得于丹(陈果)本人在这件事上有什么可以指责的,她那天衣无缝的辩才,那不容置疑的口气,那居高临下的声调,那先知式的表情和规范手势,虽然使某些人觉得不快,但却正是广大老百姓所需要的。’”

好了。现在,我们总算谈到了问题的实质。问题的实质是什么?问题的实质就是:1.中国的教育体制具有了它的市场机制;2.如同经济的发展状况一样,国人在精神层面上也同时出现了贫富悬殊的差距;3.针对当下中国的国情、现状,当一些人和一些教育团体在行动的时候,一些人还在迷茫、还在观望、甚至于还在依据于老套的思维方式在那里冷嘲热讽。

是的,就发展的一面而言,改革开放40多年,我国各方面的发展成就都是举世瞩目的;而就现状而言,则发展的不平衡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因而,着眼于具体的国情民情,在包括哲学在内的教育方面,搞一些比如所谓“中产女性”能够接受的教育方式,应该是我们所要支持的、提倡的。至于一些不理解的人,或者他们缺乏市场意识、或者他们只知道一门心思钻研高大上的理论体系,至于如何避免让教育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所面临的困难、窘境,则他们可能是欠缺思考的。

因而,对于好多人来说,他们看不到“流浪大师”给这个社会所带来的正能量,因为不管别人如何炒作,沈巍都明确地告诉我们:第一,他从小的梦想就是学国学,用国学造福社会;第二,不是他要成为网红,是被别人网红了;第三,既然大家崇拜他的学习精神,就应该回去好好读书;第四,垃圾分类,沈巍走在了时代前列。因而,“沈巍现象”的泛滥成灾,沈巍是无辜的,其后的背景是利益驱动、市场炒作。而最终的背景则是国民对于教育、读书的意识觉醒、对于“流浪汉”都能潜心学国学的崇拜。

细数下来,无论“陈果现象”还是“流浪大师”现象,都有如此多的正能量。因而,一些人看不懂、想不通,只能说明他们虽然在某些方面有所特长、有所作为、有所成就,但是,这并不代表中国的国情不存在,中国的现状不存在。

因而,“复旦从来不缺天资很高的年轻人”,而陈果的出现,则意味着复旦在符合国情的教育方面、符合国情的哲学扫盲方面走在了同行的前列。

即然如此,我们就应该为陈果叫好;对于“流浪大师”,我们也应该让他了却心愿,志于国学;而对于搞市场经济、做市场游戏的人们,只要他们在法律、法规的范围之内游戏、盈利,则他们干多大的事业,取多大的利润,都是他们应得的、应拿的。


作者推荐:灵魂与人性

相关文章

  • 从“陈果现象”到“流浪大师”现象

    如同逢年过节、走马灯、闹元宵,热闹的文化场景,自有其热闹的文化背景! 这不,陈果火了,没想到,“流浪大师”沈巍也火...

  • 陈果现象

    虽然陈果火了很久,但是我从没有看过她的视频,就象从没完整看过于丹一样,我不喜欢那种讲课方式,没有理由。我也没有去口...

  • 坐在冷板凳上流浪了19年的唐国明与“流浪大师”沈魏现象分析

    坐在冷板凳上流浪了19年的唐国明与“流浪大师”沈魏现象分析 ———————————————————————————...

  • 从现象到本质

    昨天小妹妹跟我说,他们群里有人因为刷单被骗钱了。她特别感慨。因为之前她也被骗过,直接刷了几百块钱的礼品券后,对方就...

  • 从现象到本质

    这是一个由生活中的小事,引申剖析出人生的哲学。 不多说废话,之前我用家里面浴霸的时候,把水开满,然后那个烧水的燃气...

  • 从现象到本质

    早起不是问题, 早起做什么才是问题! 早起做什么也不是问题, 早起要做到什么才是问题! 做到什么也不是问题, 为什...

  • 现象学,从感官现象到语言

    现象,指感官感觉到的信息,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触觉到的,包括对自身体内的感觉在内所得到的信息。这里,人...

  • 流浪猫现象

    租住的小区楼下有很多流浪猫,听说一开始只有一两只,可能是从外面跑来的,也可能是原先住租住在这里的住户搬走后遗弃的。...

  • printf 从现象到本质

    讲真,要深入理解 printf,只能自己看源码。666... 从现象到本质 前些时间,朋友问了一个问题: prin...

  • 如何看待“流浪大师”沈巍网上走红现象?

    近日,“流浪大师”沈巍在网上持续走红,各大媒体也对此争相报道,我撰此文亦难免有“蹭热度”嫌疑,然对此事的看法却又如...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陈果现象”到“流浪大师”现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gufw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