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课外时间,我在看聊斋。聊斋里有的篇目,我已经读了不止一遍。但就是看不厌烦,看得爱不释手。有时候我就在想,我们有时候真的是歪曲科举制度了。在我们的印象中,科举制度下的读书人就是像范进那样的落魄半辈子,到最后成功的读书人,就是像孔乙己那样落魄一生,最后死了也湮没无闻的普通读书人。科举制度上的失败者不一定都是弃才,在科举制度上奔波的读书人,也不一定都是像孔乙己进那样的冬烘先生。从蒲松龄的聊斋里,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文学天才,我们可以看到蒲松龄渊博的学识。人如果要自强,如果读的万卷书都能沉淀下来,成为催促自己前进的正能量,那么制度的好坏实在也起不到多大的作用。你想一个落第的举子蒲松龄写的一本聊斋,让现在多少大学教授皓首穷经也研究不透啊。蒲松龄的价值比较科举历史上成千上万的进士,相隔何止霄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