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考验教师的基本功。今天下午,魏宏聚教授讲座的主题是《导入设计的切片分析》。事实上,昨天上午魏教授已经讲过导入设计的大部分内容。今天的内容既是补充,更是实践操作的有效支架。
讲座以省一等奖课例《嫦娥》为例,分析导入存在的问题,以及归纳出来的规律。授课教师以诗词激发兴趣,引入新知。魏老师在评课中提到,这次的导入是失败的。一是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不够透彻,无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二是选取的素材与教材内容相关性不大。
由此,魏教授归纳出导入设计的一般教学功能,即激趣和引入新知。
一线教师该如何设计导入呢?魏教授继续以基地校的三节数学课为例,继续探究导入设计的学问。
第一个课例《交换律》a+ b= b+a。魏教授认为授课教师的导入设计是有效的。比如“朝三暮四”的故事不仅选材有趣,而且很有意义,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且素材能够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并制造认知困惑,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另外,授课教师能够从素材中提出数学模型,并制造困惑“3+4=4+3”,实现导入设计的功能性。
第二个课例《数学广角:鸽巢问题》。授课教师以故事“玛雅文明的预言”起到了激发兴趣的效果。随后,教师说自己的预言更为准确,让学生在心里默想三个好朋友的名字,然后告诉学生心里想的至少有2个是同性,获得学生的掌声。紧接着,老师以“小小预言家”引导学生用扑克牌来当预言家,当场验证,并让学生陈述自己的理由。魏教授引导我们思考第三个活动与前两个活动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三者之间是递进的。此时,老师引导学生思考三者之间的规律是什么,进入新课的学习。魏教授的点评如下图:
第三个课例《分数的意义》。授课教师以游戏数扑克牌,引导学生把扑克牌平均分为几个学生,并说说自己的想法。【魏评:这个游戏意义不大,学生能够轻松算出4÷2的得数。且教师的语言不够严谨】随后,老师引导学生继续分扑克牌,引出认知困惑。【魏评:这样的假设是不成立,比如手机能分成两个吗,扑克牌能继续分吗?为就是教师制造认知冲突的手段出现偏差】
通过三个案例的切片分析,魏教授归纳出数学导入创设的原则:
一、导入情境,定向激发兴趣,吸引注意力,选材要求:
1.选材具有趣味性(与生活相结合),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有意义。
2.选材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3.选材应含有数学模型,并基于目标认知冲突(选材与教学目标结合)。
二、导入的过程与功能的实现
1.提炼出与新知相关的要素导入新课
2.制造并提炼出认知冲突进入新课
为了进一步丰富导入的切片分析,魏教授以案例《平均数的意义》开始切片分析。授课教师以学校运动会成绩导入新课,在课堂结束解答学生的困惑。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魏教授对这个并不典型的导入素材进行了分析,并得出素材在教学中的再次利用,显得更为厚重!
魏教授认为老师一般能达到第二个层次,但很少有教师能达到导入厚重这一层次。另外,小学数学归纳出来的导入原则,能否应用到语文学科呢?这是自然而然。
导入成功的关键什么呢?魏教授以《倍的认识》为例继续展开探讨。授课教师以生活图片引导学生发展藏在图片中的数学问题?【魏评:素材与内容关键性不强,起不到激趣的效果】紧接着,魏教授以遵循导入原则的课例《圆的面积》形成对比,凸显导入原则的重要性。授课教师以马儿的困惑:如何才能吃到最大面积的草,引入圆的面积的学习。并在课后的结尾对马儿的问题进行回顾。在此基础上,魏教授以名师华老师的导入进行了印证。华老师以朋友圈买披萨的故事(播放动画)其中蕴含的问题:朋友点了12英寸的蛋糕。由于没有这个尺寸的蛋糕,店员送来一个8寸和4寸的蛋糕。朋友给老板普及了圆的面积。【魏评:这个故事更为巧妙,能够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华老师一节课以吃披萨展开圆的面积和周长的知识学习】
在充分理解导入设计规律的基础上,魏教授又介绍了四种特殊的导入原理。
第一种特殊的导入是基于问题设计的原理。即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入课文的学习。魏教授以课例《夜色》进行了导入诊断与改写。授课教师播放了当地的夜景,追问学生看到了什么。【魏评:教师的问题发散性较强,导致学生的回答偏离了预设】在魏老师的建议下,授课教师的问题换成了“你看到了什么的夜晚?”魏老师引导大家思考前后两次导入设计的变化,我们可以归纳出什么原理呢?一是问题要具体指向新知;二是具体,要指向目标。
同时,魏老师对于《夜色》的导入进行诊断与改写,具体去下图。
为了理清导入的意义,魏老师老师对比案例《搭船的鸟》分析授课教师在导入设计存在的问题,比如设计不具体,问题没有趣味性。
特殊导入的设计二——多素材导入,需要注意哪些问题。魏老师以《秒》的课例进行了印证。授课教师以奥运会中开幕李宁激发兴趣,追问心情如何,引入两个小动物的故事。(魏评:老师的问题偏离主题,第一个问题难道仅仅是为了引入第二素材吗?)观看完动画后,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小动物是沿着什么什么路线运动的?(魏评: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魏教授通过对《鸽巢问题》在导入的经验分析,得出结论:多个素材应避免重复,有层次性。
特殊的导入设计三——复习导入,这样的导入方式有什么值得研究的问题?比如复习什么知识呢,这就需要研究。魏老师认为需要复习与新知相关的知识。他以课例《带刺的朋友》进行了切片分析,授课教师能够结合新课学习的需要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知识。紧接着,他又以反例《桥》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出结论:复习与新课学习相关的关键知识,引出新知。
特殊导入四——直接导入。魏老师认为这是语文教师以直接的语言直接描述新知进入新课,无需学生配合。这样的导入方式有以下特点:
没有导入的导入。“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导入方式。
两天的切片诊断讲座,给我带来不少值得反复咀嚼的理念。魏教授的切片理念应该说是从课堂教学生根发芽的,持之以恒的研究、反思、总结,最终形成体系化的理论成果。但这样的成果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富有生活气息,能够让教师拿来就用的理论,
正如魏教授说的,切片诊断就是将课堂教学分成若干环节,通过聚焦某一教学环节进行分析、对比研究,从而总结出规律性的理论,进而指导类似课型的教育路径。与传统的听评课相比,切片诊断改变传统评课随意、自说自话的状况,能够形成共同的话语,有效提升教研效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