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网赚每天写1000字
微信公众号的风口已经过去了吗?

微信公众号的风口已经过去了吗?

作者: e82e9bf0e261 | 来源:发表于2017-07-10 19:37 被阅读7次

判断一个风口是否过去,历来是一个很玄学的问题。

当迷蒙振臂一呼,号召四本以下混文凭大学生不如辍学搞事情时,我们基本可以预判出其中99%的创业者们都很难达到她麾下一个实习生的收入水平——咪蒙的实习生年收入60万以上,不仅秒杀99%的新媒体从业者,同样也能干掉某乎70%以上自诩北上广精英的主流中产们。

“新媒体实习生一入行就年入60万”成了某种双色球特等奖的案例,又如同学校宣传栏里高考市状元的照片,激励着广大新媒体从业者们前富后继地入坑,虽然知道实现概率很低,但也不妨碍将自己代入其中。

哪个驻足彩票站门口的彩民没有YY过自己中奖之后的场景?离婚、跑路、过隐姓埋名的富豪生活的决心都下了,就差两注500万;哪个高一新生看到宣传栏里的照片不曾心潮澎湃?函数奇偶性和牛顿第二定律还没学呢,就已经脑补出自己胸前戴着大红花游街的样子...当新媒体的春风第N波的吹过神州大地,躁动不安的人群又开始习惯性地代入了,毕竟咪蒙也不过是在15年才进入的,自己晚两年,大不了成为一个“咪蒙低配版”也还不错吧?

于是我们看到,北上广的地铁里到处流窜着扫码队,一个个神情诡异,如同邪教组织成员;于是我们看到,各种“不看后悔”、“惊人内幕”、“删前速看”、“马云最新语录” 的雷人标题充斥着每日的推送之上; 于是我们看到,各种Gif动图满屏乱飘,配合着各种模仿95后语气的文案看似活泼俏皮,却只是一味迎合受众心理——本质说,连迎合都算不上,不过是揣测然后试图讨好罢了。 于是我们看到,各种转载,各种抄,结尾加一个求扩散,求关注的号召,一篇文章就这么出炉了,姿势水平和不会写作文每天东抄西抄的小学生没两样。

这就是新媒体的风口里试图飞起来的猪们。你不得不承认,他们很努力,但是他们真的很失败,他们存在的意义在于:证明了微信公众号(甚至可以扩展到整个新媒体或者内容创业领域)的风口确实早已经来了——以至于什么猪都想过来拱一下;而与此同时,虽然从业者甚多,但绝大部分参与者都是渣渣,毫无竞争力可言。

而另一类人,则恰恰相反,他们的悲观态度看似理智泼冷水,其实也毫无思考独立性。他们对于风口的判断往往过于武断,一方面阶层固化”的社会学思维支配着这类人对于很多事情的判断,而忽略了自由市场竞争、产品生命周期等更能揭示规律进而做出判断的依据;另一方面大部分人只是人云亦云,没有进行调查和系统地思维。遇到什么事情,第一反应就是阶层固化思维:微信号都出来那么久,那么多的大号了,早就阶层固化了,还轮的上你?

基于对以上两类人的分析,可以很容易得到以下结论:

1.微信公众号的“风口”不仅没有过去,还将长期存在。

2.倘若哪天公众号的“风口”不在了,必定是腾讯这一支柱产品的“命数”到头了,而不是公众号出现了广泛的阶层固化。同样的道理可以扩展到其它新媒体平台甚至充分竞争的行业。

3.品质是稀缺的,品质是决定竞争力的唯一标准。小到开一家公众号,大到苹果公司。进入时间是相对重要而不是绝对重要的——咪蒙(2015)和苹果(2007)都是在相对重要的时间点入场的,如果你足够强,甚至可以重新定义风口:你什么时候入场,什么时候就是风口。

但品质的标准又不唯一,比如咪蒙和逻辑思维就不是一个路数,但折算成吸引注意力和舆情传播的一般等价物货币”,二者又是等价的。

4.当然,很大可能你没有那么强,那你也可以比绝大部分人强,这不能保证你叱咤风云,和罗胖papi酱谈笑风生,但只要你做到胡心术或者周充十分之一的水平(此二人是十万俱乐部的水平)≈咪蒙的百分之一,也足以让你成为万里挑一的人中龙凤了,比起教人“一小时构建终身受用的财务自由系统”的各种大神,你肯定是比他先一步财务自由的。

5.懂大势、知历史、搞大事——你要实在不懂,就看懂的人是怎么做的。王健林和马云是有远见的,什么叫远见?

如同2007年的你看到iphone横空出世不会相信诺基亚倒闭一样,你也或多或少看不明白,电商和房地产,两个最蒸蒸日上的行业的领头羊万达和阿里巴巴为什么早早地就在文化产业布局?看不明白没关系,人家已经行动了,你也先定个小目标——先做个1/100咪蒙体量的公众号。

6.你问我:那你看明白了吗?

我只能告诉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物质文化需要。

几十年的发展,物质需要的供应端早已和国际接轨,从百元一斤的进口水果到进口的宾利,再到宾利旁边站着的车模美女。文化需要呢?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中国有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文化体系却始终没有构建起来,无论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某个时期以人民的名义砸烂,扔进了历史的垃圾堆(后来改造失败,修复又不利,以至于断片至今),还是后来的舶来品,无论是欧美还是日韩不断攫取这中产阶级的注意力,再到草根阶层的自成一统,可以说,中国的文化意识形态领域是一片乱象,所谓“乱世出英雄”,浑水好摸鱼。这样的背景之下,一个吸引人的角色很容易爆红。

但是爆红不是目的,瞬间过气如同蓝瘦香菇,毫无意义。你要成为一个文化现象,一个标志物,然后打造成一个宗教,这才是目的。从赵本山到郭敬明,从MC天佑到咪蒙。通过角色的爆红打造引力场,通过引力场吸引新的物质,各种物质在引力场内碰撞、融合,形成新的能量,如此周而复始,永不衰竭,方能跳出衰退的周期律。

而这一切,又岂是吃瓜群众能看透并能驾驭的?

在贴吧里,昨天你是跟着大狸子彩色哥瞎混的屌丝,今天你是三五瓶和各种稳的老哥;

在微博里,你前年让手哥给你打分,去年让思聪X你,今年又转战papi酱评论区;

在知乎里,你一边沉湎于轮带逛的肉图之中,一边迷失在看上去很有道理的“干货”间,长时间的高强度的碎片信息刺激让你精神错乱,以至于你一边参加Live,一边长期参加“床单侠”们的学术研讨,深究失败人士的成功之路;你拒绝陌陌里虚幻的肉体,你拥抱豆瓣的文艺,你埋葬快手的记忆,你流连荔枝FM里美丽的不真实的声音,你迷失在平台上每一道短暂的光阴,直到悄然离开——悄悄地你走了,正如你悄悄地来。

对沉默的大多数来说,微信公众号的风口在它出来的一瞬间就已近过去了。因为,那跟你真的毫无关系。

我是键盘支配者,专注于互联网资源整合,运用互联网思维打造自动化赚钱系统。有什么不懂的,或者想要更详细的了解公众号淘客系统,可以和我交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微信公众号的风口已经过去了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gyuh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