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叶挺教导队比整编74师还多“一操一讲”,难怪培养出粟裕等名将

叶挺教导队比整编74师还多“一操一讲”,难怪培养出粟裕等名将

作者: 读万卷书破万里浪 | 来源:发表于2020-11-11 08:22 被阅读0次

b

▲吴强所著的《红日》

1957年,吴强在所著的红色经典小说《红日》中,对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首”张灵甫整编74师曾有过一段描述,除了其精良的装备、优厚的待遇后,也介绍了这支部队的训练有素,以至于有士兵对每天“三操两讲”吃不消,最后跑到桂系精锐整编46师当兵。但实际上,“三操两讲”并不算最狠的,早在北伐时期,就有一支每天“四操三讲”的功勋部队。

▲铁军

这支部队就是国民革命军第11军第24师教导队,少数由中共完全掌握的武装之一。其所在的第24师前身,就是北伐期间担任开路先锋、战功赫赫的第4军独立团,现任师长就是当时的团长叶挺。二次北伐期间,叶挺奉命带领两个新兵团留守武汉,并按照中共中央的指示,收容接纳逃出原籍的两湖进步学生和工农干部,并将他们培养成军事人才。

▲叶挺独立团北伐路线图

为了执行培训任务,叶挺将这些人编组成千余人的第24师教导队,施以严格的军事训练,每天例行“四操三讲”。“四操”是:早晨一次跑步,上午、下午各一次军事科目操练,黄昏一次军事体操;“三讲”是:上午、下午各一次政治课或军事课,晚上一小时点名训话。

▲叶挺将军剧照

每天清晨起床号一响,教导大队学员们立即下床,穿衣洗漱、整理内务,接着,例行10公里长跑,到达终点时按先后次序站队,最后一名站在队尾。列队完毕仅休息5分钟,然后重新集合,带回营区,吃完早饭立即开始紧张的军事训练。在训练场上,所有教官都是经历过北伐战火考验的老兵,对学员要求十分严格,一个动作不符合标准,就要重新做十几遍,有时1个排以至1个连都重复1个动作,直到整齐划一为止。

▲北伐中的叶挺独立团

为了培养学员的吃苦耐劳精神,适应战争环境的要求,即使在武汉这样著名的“火炉”城市,大热天也要照常出操,有时教官还特意命令大家脱下帽子,光着头在烈日下暴晒;长官训话时,大家肃静立正,连蚊虫叮咬都不准动一动。也正是如此严格的训练,才培养出了粟裕大将等一批优秀的指战员。

▲叶挺独立团部队参加南昌起义

早在1927年5月,反动军官许克祥等人在湖南长沙等地发动“马日事变”,紧随蒋介石之后对国民党左派、共产党和进步群众举起了屠刀。此时,年仅16岁的粟裕正在湖南省常德市第二中学就读,并已经加入了共青团,因该校的进步校长被害,粟裕等进步学生只好转移,最后在武汉被安排到第24师教导队学习。

▲粟裕指挥豫东会战

7月底,粟裕随教导队到达南昌,承担南昌起义指挥机关的警卫和武器弹药押运任务。当时他除随身带的驳壳枪和子弹外,还身背两支步枪、200发子弹,加上背包、军毯、水壶、饭盒、铁镐、铁铲等共计30公斤的负重,在8月的酷暑中每天行军近40公里,仅仅迈出中学校门2个月的粟裕能够最终坚持下来,并在历次苦战中屡立战功,不得不说是教导队艰苦训练的结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叶挺教导队比整编74师还多“一操一讲”,难怪培养出粟裕等名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gzsb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