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传习堂(青芸经...
读书类社群如何做好基本的日常分享的初步思考!

读书类社群如何做好基本的日常分享的初步思考!

作者: 渝州南山枰 | 来源:发表于2020-01-30 12:10 被阅读0次

    分享,不是应付,不是打卡,不是秀智商的优越感,而是连接,而是社群互动的启动器,是社群发展的推动器,是社群成员的凝结器。
    一种好的分享,应该能服务到社群成员的认知刚需,能启发到社群成员的思维方式,能维系社群成员的联络需要。
    要做好分享,至少应该有一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一,建立分层次的全面而独家的资源库

    无论是什么社群组织,总有自己的服务对象或社群成员,经过调研或初步观察,是能知道这部分人群的刚性需求的,因此针对这些需求,是可以建立全面的,有独特性的资源库的。
    分层次,这里的含义是指在信息增量上有高低之别,如教科书,专业著作,专业论文,科普文章,工具书,微信订阅号等自媒体最新文章,课程讲义ppt等
    全面性,这里的含义是指围绕这些选题或刚需做深度挖掘后,从理论类,案例类,调研数据类,咨询建议类,不同类别的材料都有所涉猎,如资料数量足够,可以适当分类保存,假设以过年为例,就包含着春运安全,抢票指南,如何防骗,聊天技巧,如何防尬聊,这些里面可以用网络段子呈现,也可以用《管理沟通》这样的专业书籍来呈现,也可用一些笑话来呈现,目的是给当下有类似痛点刚需的人群赋能。为了保证全面性,建议喜马拉雅+微信读书+微信订阅号+微博号+主流官方渠道的新闻客户端,都应该时常观察;例如笔者曾经使用的以下APP资源:

    一席,简书,微书房,混沌大学,湖畔大学,互动吧,得到,知识星球,知乎,学术通,学术格子,好多课,中国大学MOOC,荔枝微课,万门大学,学习强国,跟谁学

    独家,这里的含义是指围绕这些刚需的材料,要有一定独特性。独特性的来源是根据自己的专业特色,学校特色,而不是全部靠来自百度或其他网友分享,更多需要自己学校购置的数据库,对数据库中的干货进行总体了解,针对这些需求提前下载好相关文档或材料等,体现专业性。以最近的新冠肺炎为例。若果是准备考研传播学方向的同学,可结合新闻评论专业课写相关评论;若是准备考研医学方向的同学,可以结合医学文化来梳理以往防治瘟疫对当下具有启发的案例;若是学经管类同学拟考研同学,可以结合统筹学课程来思考当下抗击新冠肺炎如何整合资源来进行思考。分享者未必直接甩出结论,但是可以分享一些外围资料,确保能启发这些同学在这些资料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进步,而不是甩一个只能全盘接受,没有可延展性的材料。若做到了独家性,则这个分享者的启发,启蒙的功能就体现出来了。

    二、关于分享者的时间和模式等

    什么时间分享,这需要精心考量。某些群分享设置为晚上8点30是经过精心考量的,因为服务对象是晚上8点30下课,下课后到寝室这段时间理论上为10-15分钟,正好有时间刷一下手机,就能看到相关分享。如果太晚,可能影响休息;如果太早,可能会因为晚上上课等分散注意力。读书社群,是否照搬这个时间,或另外研究出一个合适的时间节点,需要慎重。建议参考杜子建《企业微博管理手册》和《微力无边》以及秋叶老师的《社群管理手册》等书籍
    分享模式,一般为导读链接+引导语+资源
    导读链接的选择,建议是对相关书籍资源的入门导读类或拆书稿或听书稿类文章链接
    引导语,是从分享者的角度,对这段资源分享时应该告知服务对象的,其至少包含以下几个要点——
    按照SCQA模式解释分享必要性+按照FAB模式介绍本书+引用自己读本书的便签A1+未来服务对象可以在哪些场景运用书中干货的A2
    如果没有认真学习过拆书学习法,可能对上面的几个术语会有理解 的困难,建议去看看拆书学院的网站或读读结构思考力方面的著作。

    三、分享之后需要做的事情

    分享不是甩一个连接+引导语+资源下载连接就完了。
    如果团队无人引导,有可能其他人都是潜水或屏蔽群的状态,作为核心成员,要首先参与互动,互动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及时的礼节性回应;一种是经过使用、阅读相关分享后真实收获的分享。前者对分享者是一种礼貌和肯定,后者是对分享者劳动的价值的肯定。
    礼节性回应,一般没有模板.
    但第二种回应也是有套路的,什么样的回应更专业,也有人曾经提到中大致模板,如下:

    **分享有价值+分享中的主要帮助点abc+最近案例中运用了某点+再次感谢!
    一般来说,第二种回应不需要字数太多,个人感觉不超过200字为宜,且一次分享后第二种回应最好不超过3-5人,若超过5个人的情况比较多,建议实行回应审核制;
    有的时候第二种回应字数比较长,可以在简书或豆瓣上专门写一篇后以分享链接形式+关键内容提醒形式转发本群。
    作为分享,每天不能停止;应在每周或每月某个节点梳理或通过麦客表单调研哪次分享最有效果?或肯定性评价人次最多?

    总之,分享是一门大学问,必须引起极高度的重视!

    有的社群或团队,自称做干货萃取,但是相关APP自己不去看,寄希望于老师手把手天天的提醒,这是 不现实的。因为老师有老师的思考和角度,尽管老师有全局思考和前瞻思维,但是老师有其需要做的更多的其他的事情,结合学生刚需,结合学生角度的干货梳理,还得学生团队自己来做初步梳理和探讨,这是任何老师或教授都帮不了忙也代替不了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类社群如何做好基本的日常分享的初步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hdit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