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天堂 也要烟火
异乡人
《中考阅读越考越高分》(序一)
写给初中语文老师与自己的话
从教语文21年以来,我都致力于回归母语,做着真正超越考试的语文教育。编写这本书,面对着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小说,典型题与干扰题等,我无比清楚地看到现实华服里狭小而卑微的自我。我知道,真正的阅读高分,来自于长期的阅读语感、理解能力的提升,表达美学的涵养。我也如此应试,我从骨子里从未放弃过与现实的拔河,和普通老师暗暗攥紧考试的绳子没有任何不同。这个时候,你不要嘲笑我是一个写作的人,一个有着远方的诗人。
没有苟且,哪有远方?!
我渴望天堂,但烟火没有吃够。
翻读30年的文学著作,批阅数以万计的中考阅读卷,蓦然回首:阅读名著与考试答卷,基本是两码事。喜好阅读名著与会考试是两码事。谈文学至上的理想,与阅读解题的现实,是两码事。优秀教师与优秀考试教师也可以是两码事。作为崇尚人文至上的语文人,顿悟自己也忙着米油酱醋的事情,完全是“葛优躺”般的虚脱感。
无力抵达的地方实在太多。
没有傲人的分数,你让学生读文学经典、尝试写新诗、做点无用的事情,会被视为不务正业;没有过人的分数,你发表散文诗歌,会被别人视为清高异类,或招致成吨的讥笑。我知道,这是社会与教育病了,病得不轻。就像社会出了问题,都骂教育出了问题,就像人人都痛骂应试教育,却挤破头了都要进重点学校、进重点班。现实是,清华、北大与复旦等著名高校,不可能实现就近入学或电脑派位。
从抵抗,走向沉默。
从批判,走向颠覆与重构。
我必须自救,用最经济的时间去对付、征服应试的物种,才有更多一点的时间进行有氧的语文读写;我必须吃尽人间的烟火,用三位数以上的红色分数催开家长脸上的笑容。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还没有必要与应试教育殉道。这,可以说是中年人的妥协。
我不想这样教书。
我却不能不这样教书。
这几年,我到过数十个省市开过上百场公开课,或读写讲座,尤其是那些新诗公开课。在母语、图景思维、文学、人性之间展现理想语文的天堂。在文字的田园里,与语文深深地谈着恋爱——每学期开发两三个课例,在钢丝上舞蹈的玫瑰,用极大的技巧难度描绘着语文天堂的模样。而今,这本书里呈现的是另一个烟火味的现实。
既要天堂,也要烟火。
既有苟且,更有远方。
优秀的教师,似乎要做一个大众情人,或者说被多纬度的现实遥控。优秀教师要会上公开课,还要多才多艺;优秀教师要整出一套理论,科研课题,出书立说,还要一堆耀眼闪光的分数。于是,我抽出部分精力在题海书山里寻找与破译功利答题的密码,翻阅全国50多本的中考阅读教辅。如此,试验11年四届中考。
编写这书,耗费约150个小时,却整整准备了11年。
我想动脑筋对付这些烟火。
这本书的亮点,号称是重新定义阅读:
新体系,主题群文,融通课外课内的读本;
真较读,举三反一,演练批改合一的学本;
真解码,分级阅读,常式变式交融的范本;
新版式,答题美学,全国首家中考答题卡。
亲爱的同行,这本书呈现的是应试烟火中的我。我还将烟火下去:《中考作文越考越高分》、《中考阅读越考越高分》、《中考狼名著羊》、《初中文言文蒙学》等。
我是现实的理想主义者。
或者说,理想的现实主义者。
我知道,我在干着什么事情,尽管现实中兜兜转转跌跌撞撞高高低低坑坑洼洼。刚过不惑之年,亲爱的同行,在我叶氏风格的公开课以及诗意语文的论著里,你抬抬头,会看见近乎母语天堂的模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