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自然科普国学与传统文化
《知否》里的聘雁是种什么鸟儿?

《知否》里的聘雁是种什么鸟儿?

作者: 烟水连波Amily | 来源:发表于2019-02-02 23:31 被阅读30次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很热播,开剧的第一集,便是小女娃娃盛小六明兰,头顶女主光环,为嫡长姊盛华兰赢回了“聘雁”。

    那么,这个关键的“聘雁”,它是个什么鸟儿?为什么它会是嫁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呢?看,它就长这个样儿

    看得出,这就是一头大雁,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种鸟类。为什么它会是聘礼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呢?除此之外,它在中华文化中又代表着什么呢?

    和外来的物种不同,大雁是源远流长的中华禽类。远在“诗经”的年代,它就频频出镜。

    雁字,最早出现在《诗经·郑风》里,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烂。将翱将翔,弋凫与雁。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国风·郑风·女曰鸡鸣

    这段话的大意是:小两口商量着天亮了,派相公拿起弓箭,去射些野鸭和大雁,回家后烹饪下酒,琴瑟和谐,岁月静好,就这么与子偕老。

    呃,你看,大雁在当时,是很常见的禽类,它和野鸭子,是人们日常的下酒小菜。(这可跟后来的聘雁,不太搭啊)

    除了下酒菜,大雁还能干别的吗?

    能!

    还记得陈胜那句振聋发聩的话吗?“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里的“鸿”就是大雁,“鹄”是天鹅。鸿和鹄,都是飞得高飞得远的大鸟,在远古的秦代,它们就被认为是志向高远的鸟类,从而也被引申为志向高洁的君子。

    这样,大雁被赋予了有志的寓意。

    古人仰望天空,看见大雁排阵迁徙,或“一”字,或“人”字,老雁领队,壮年的大雁即便飞得再快,也不会赶超老雁前面。古人有感于大雁的有序,由此引申出一个词:雁行有序。

    这个“雁行”的最早出处也是《诗经》:

    两服上襄,两骖雁行。

        ——《国风·郑风·大叔于田》

    大意是一个女子夸赞自己的意中人驾驶驷马,中间的两马昂扬抬头,旁边的两马如雁随行。

    大雁的礼让恭谦,表示长幼尊卑有序,古人有感于这个特色,加以引申和延展,由此产生了一个非常具备中华文化特色的雁礼:飞则有序而前鸣后和,是仁义谦让有礼节的典范。从而将大雁也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底蕴。

    所以,大雁在这里被赋予了有礼的寓意。

    大雁是一种候鸟,冬去春来,每年都定期南北巡游,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人们传递书信困难,往往就会寄托到大雁身上,想像大雁能传递自己的书信,能够带去游子们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所以,”鸿雁传书”就成了书信的代名词。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这里,大雁又被赋予了守信的寓意。

    回到我们的问题,大雁为什么会变成一种聘礼呢?

    还记得这首词吗?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 元好问 《摸鱼儿 · 雁丘词 》

    这里说的其实就是大雁。

    大雁是忠贞的鸟儿,传说大雁的配偶一旦死去,不会再去另寻新偶。

    而元好问的这首词,也是他在赴考途中路遇的一件事:一个猎人将空中翱翔的大雁射下一只,另一只在空中盘旋盘旋哀鸣,确信伴侣已死,便也头朝地撞死。大雁的忠贞深深地打动了元好问,于是便有了这首词。

    正因为大雁的这种习性,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用“雁”来表示男女双方信守不渝的象征。在古代,嫁娶时有繁琐的六个步骤: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除纳征用币外,其他五个环节,都需要用雁作为见面礼。(见《仪礼·士昏礼》)

    这样,大雁又有了忠贞的寓意。

    元好问是金代人,是不是婚礼用雁是金代之后才有的习俗呢?并不是。实际上在远古的诗经年代就有了:

    雍雍鸣雁,旭日始旦。士如归妻,迨冰未泮。

    ——《诗经· 邶风· 匏有苦叶》

    大意是:大雁雍雍的鸣叫之声,在旭日出生的早晨响起。君子若要娶妻,务必要赶在冰水未化之前纳采用雁。(因为按照古礼,冰泮而农业起,婚礼杀(止)于此”《孔子家语》)

    可见,纳采用雁作为礼物,是自古就有的礼数。雁作为两性之间稳固关系的象征,就这样一直保留在传说和民间风俗中。在古代中国和现代,浙东等地据说订婚时仍要依照古时风俗,男方需送一对雁作彩礼。

    所以,你现在大致明白了,雁在中国文化中,是怎样的一种存在了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知否》里的聘雁是种什么鸟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his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