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学脑针者也。
此学者,非一般意义上的学者。宫氏精英汪东辉主任说:“不管学士、硕士、博士,不学脑针什么都不是”。此话可当真,但下面这句话却是师兄弟间酒后失言,纯属娱乐调侃,请勿对号入座:“无论男人女人,不学脑针都不是人”。
名气,本质上靠出名,有时候靠运气,有时候靠堆积。而学习脑针然后出名,却只能是靠实力。宫氏精英唐培荣教授曰“学了脑针,不出名都不行。”这一期来自江西的唐剑峰,本是从事外科,可是其舅舅打电话告诉他来学习脑针。因为舅舅多年脑卒中,在唐教授脑针治下已出“不见不信”的疗效。
“宫氏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宫氏是万万不能的”,扬州再见唐山窦院长,她学习后带来了儿子等四个人来学习,窦院长说最多的就是“感恩”。香港郑永琪女士叹:“宫氏的宫,还应是功德无量的功”。年会上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周立群教授讲“宫氏的还是天下为公的公”,是宫氏献给人类的宝贵财富。宫功公,听来差距不大,最为学者心声。
26期班长、杭州针刀组委任高松院长端着酒杯,妙语连珠,情真意切:“参加宫氏,就是入宫了,感觉是迎来了第二春”。唐院长自营医院年收近亿,技术与管理达人。大家笑笑,东宫西宫南宫都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正确的时间和正确的地点,学习了正确的技术,造福他人,成就自己。
年会上有两段精彩发言,一个是深圳光明新区医疗集团陈仲悦院长,他说宫长祥先生发明了这个伟大的疗法,“前无古人,后难有来者”。回顾陈院长短暂接触脑针历程,无他,只是亲自用针,“五年气喘,一针平复”,然后大悟。银质针泰斗吴卫国教授多年接触宫氏,及至听课与观摩,吴老感慨脑针的“划时代意义”。脑针前时代是科越分越细,病名近万个,记不迷糊也累死你;脑针后时代就只是两种病了。
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感恩大家的感恩,共祝愿宫氏家人新春有新喜,一春又一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