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蝉噤声
文/赵元波
老王头是个孤老头子,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他在院子里种了几棵葫芦。到了暑假,一个个葫芦挂在藤上晃里晃荡,村里的那几个孩子见了,羡慕极了,也就打起了葫芦的主意,伺机偷上几个玩玩。
虽然说院子没有围墙,怎奈老王头家那只大黑狗狗就睡在院子外面的路上,拖着那长长的红舌头,口水直往下淌,谁都不敢靠近,咬到人的话那滋味肯定不好受。可一看到在风中摇来摆去的葫芦,孩子们的心里就直痒痒,越是不容易得到,就要越想去试试。
机会来了。这天,一直躲在暗处观察的孩子们发现了一个规律:老王头有个习惯,天热了的话,就躺在床上眯上那么一会儿,差不多也就半个钟头。
于是,几个孩子趁老王头进屋眯上那么一会儿的工夫,开始了行动,扔了几个包子,来了个调虎离山,把大黑狗给引开了。没有大黑狗的虎视眈眈,孩子们胆子就大多了。
一个孩子刚要打算窜进院子里去摘葫芦呢,这才发现,堂屋门开着呢,老王头也许就在堂屋里等着抓他呢,造次不得,这老头脾气古怪,惹着了他麻烦可就大了。
耳边的蝉声此起彼伏,叫得欢着呢!直到耳畔传来老王头打呼噜的声音,那个孩子才蹑手蹑脚地进了院子,来到葫芦藤下,刚刚摘下一个,准备摘第二个时,老王头出现在了孩子的身后,一把抓住了孩子的手:我早就注意到你了……
原来,老王头睡在床上,在蝉鸣声声中进入梦乡,忽然间,蝉鸣声没有了,这就是提醒他,一定是院子里进来人了,翻身下床,起来一看,果然是有人来偷葫芦了。
出声是种提醒,噤声也是种提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