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风里有株千屈菜
记得小的时候,别人问我:“你喜欢什么样子的女孩子?”
我会盘着手指头,列举出一大堆标准,“善良,开朗,乐观,有爱心……”等等很多品质。
当有女孩子问:“我在你眼里是什么样子?”经常用到的惯用的能想到的,也就是这些词汇了。
等到上了中学,再被问起这样的问题,回答开始变得有深度。“独立,个性,有思想,三观合的来”等这些,成了我心目中喜欢的女孩子的样子。而这些标准影响了自己很久很久。
直到我四个月前,和一个认识很久的女孩子,一次偶然的契机,开始深交,并疯狂的对她迷恋。这时候我才发现,自己喜欢一个人的标准,变得更简单,更具体了。或者说对爱情有了新的理解。
如果如今你再问,我会非常坚定的说:“我喜欢的人,具备三点即可,长的好看,共情能力强,有一门手艺。”我一点不避讳告诉别人,我喜欢好看的女孩子。而我对四个月前,开始深交的这个女孩子,近乎疯狂的迷恋,便是来着与她极强的共情能力。
我们常说自己不被理解,其实是没遇到那个共情能力适合你的人。越长大越意识到共情能力的魔力,它比三观是否合得来更重要。拥有共情能力的人,可以更容易的换位思考,感受别人的心事,理解他人的喜怒哀乐。
我是一个感性的人,让我感到舒服的相处是理解。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便能感知彼此的心事情绪。时间的更替,生活阅历的增加,三观都在发生不同的变化。三观合只觉得是一句笑话,亦或者说,三观合的标准难度太高,至少我不会再那样去折磨自己。
拥有共情能力,便拥有了理解与包容。任他三观如何变化,都可以表示理解与包容。
三观合的人不一定彼此理解,而彼此理解的人却一定三观合
有一门手艺,是能力的体现。有自己坚持的手艺的人,是智慧的,是充满魅力的。
慢慢长大,喜欢一个人的标准,变得具化,变得简单而清晰。爱情是相处,相处需要理解,而理解便是共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