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书喻人,真是再恰当不过的比喻了。十多年前 ,我就写下过一首题为《卫铎》的诗:
卫铎是一个人的名字/他想他是一本书/这本书注定是破的/封面不见了/封底不见了/扉页也不见了 据说/扉页有一段题辞/说是献给谁的/好像是什么主义/记不得了/连目录都扯掉了/序跋是不曾有过的/他找不到名人捧场/人家也瞧不起他/这本书/谁若有点兴趣/随便翻翻/顺手扔掉也无妨/反正是无头无尾了/但不知出乎何种心理/他一直遗憾/没有内容提要/
说来,其实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本丰富、具体、生动又独一无二的书。每个人每一天都在往这本书里输入文字,插入图画,引入脚注,等写到结束语的时候构成一本精彩绝伦的书。就算这本书成不了杰作、成不了名著、也不会有人阅读,但它是作者日日耕耘,付出血汗的成果。是每一个个体记录自己存在的方式。
书有厚薄的区别,恰如人生的阅历有深与浅的不同。有人经历过大起大落,也经历过生死一瞬,自然也有人初出茅庐,不谙世事。书有类型的不同,人亦如此。
工具、指南类的书平实、实用,就像那些宽厚、温暖,乐于帮助他人的人;传记、历史类的书籍大开大合,惊心动魄,就像那些睿智、成就斐然的人。理论类的书,框架分明,体系完善,就想那些思维缜密、逻辑清晰,心思冷静的人。
一本完整的书,它有封面、有扉页、有序有跋、有丰富的内容,一个人,因为际遇的差别,可能并不拥有一个完整的人生,他的生命也可能随时戛然而止,无法续写这本大书。
那些就算有完整生命的人,也各有不同:有的人,封面与内容同样高雅;有的人,封面与内容同等粗俗。有的人,封面很不起眼,内容却精彩无比;有的人,外表包装的如金似玉,内容却不堪入目。
有些书,内容平淡乏味,书名倒是挺能赚足眼球。经过商家的包装、推广以后,这些书成了畅销书,在一段时期内被读者追捧。就好像那些名噪一时、风光无限的明星,看着华丽无比,背后的职业素养以及在公共场合的道德修养可能极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