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韩欲疲秦人,使无东伐,乃使水工郑国为间于秦,凿泾水自仲山为渠,并北山,东注洛。中作而觉,秦人欲杀之。郑国曰:“臣为韩延数年之命,然渠成,亦秦万世之利也。”乃使卒为之。注填阏之水溉舄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锺,关中由是益富饶。
【译文】韩国想要消耗秦国国力,使它不发兵东征,便派遣水利家郑国赴秦,游说秦国兴修水利,从仲山起,开凿一条引泾水、沿北山东注洛河的灌溉渠。工程进行中,秦王觉察到了韩国的意图,为此要杀郑国。郑国说:“我确是为韩国延长了几年的寿命,但是这条灌溉渠如果修成了,秦国也可享万世之利啊。”秦王于是命他继续主持施工,完成了此项工程。这条水渠引淤浊而有肥效的水灌溉盐碱地四万多顷,每亩的收成都高达六斛四斗,秦国的关中一带因此更加富裕起来。
【感悟】
1.赫赫有名的郑国渠,是古代中国的一项伟大水利工程,现在已经成为陕西省第一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郑国渠前后耗时十年,渠道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300余里,灌溉面积约4万顷。
正如水利专家郑国在被秦王发现意图后的说辞,我为韩国延续几年的寿命,但渠一旦修成,秦国就可享万世之利。
秦王竟然同意了郑国的说法,继续让他主持工程,直至修完水渠。这也反应了秦王的务实精神,这是一种超越历史争斗的宏大格局。
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这道渠竟然成为最终的见证,超越了秦韩之争,让人们记住了郑国,记住了秦王,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汩汩流淌,持续滋润了关中大地。
2.韩国的用间,不能说是失败了。因为郑国确实消耗了秦国的国力,也为韩国续命十年。
韩国的用间,也不能说是成功了。因为郑国渠的修成,使得关中的盐碱地得到改良,关中一带更加赋予。
某种意义上的饮鸩止渴。
如果这十年,韩国励精图治倒也不枉这一计谋的初衷。然而,今朝有酒今朝醉,莫问明朝无酒时,韩国在苟延残喘中还是摆脱不了灭亡的命运。
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只有自己强大起来才是真实可靠的,意图削弱、暂缓敌人而保全自己的,只能是权宜之计,不可做长久依靠。
3.秦国必强。因为从秦孝公开始,几代君主都雄心勃勃、励精图治,目标清晰、广延人才,能臣、猛将无数,开疆拓土千里。这既与商鞅确定的耕战立国的国策有关,又与一代代秦王胸怀天下的视野格局有关。
清晰的目标,持久的恒心,坚韧的意志,博大的胸怀,这是成功者必不可少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