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女作家协会】在2021春节之后推出“说出你的故事”系列活动,主题围绕自己的文学创作历程、体会及计划展开,以促进会员相互了解,活跃文学创作氛围。
这个活动如火如荼,好评如潮。此前已完成八期,各期纪实链接附文后。
2021.4.10,第九场,由协会会员、坐标斯洛伐克的玉扣子畅谈写作之路。
请先看玉扣子的个人简介:
玉扣子,本名刘东,原籍甘肃,临床医学本科学历。现居住在斯洛伐克。
现为斯洛伐克华侨华人妇女联合会副会长;欧洲新移民作家协会会员,斯洛伐克华文作家协会副会长,加拿大女作家协会会员,欧洲华文笔会会员。
主要作品有:札记类文集《我住在鼹鼠的故乡》(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有作品收入合集《和你一起慢慢变老》、《异彩纷呈新画卷》(欧洲新移民作协丛书)。
2021年初,刘东获世界百家姓总会和华侨周报、中华时报、葡华报和ABC传媒集团等五大洲华媒组成的“百家姓年度巾帼人物”评选委员会共同评为“2020年度刘氏巾帼人物”。
玉扣子分享的主题是《写作,让我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加拿大女作家协会的姐妹们大家好!我是玉扣子,居住在斯洛伐克。在前一段时间里听了好几场姐妹们的讲述,每个人的经历和写作经验都非常精彩,一方面让我感觉到很多自己的不足,需要在群里多交流,向姐妹们学习,另一方面也勾起我自己讲述的欲望,迫不及待地想为大家分享我的故事,尽可能更早、更好地融入到我们这个大家庭中。今天我分享的题目是《写作,让我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一、远离祖国,为生存苦练摊
每当我想要写一段文字来介绍我自己时,跳入我脑海的会是1996年3月23日深夜的这样一幅画面:一架小型客机降落在一个很小的机场,我拉着儿子的手,从旋梯上下来,步行,进入室内,从平房的一个门里走出……这是我和三岁的儿子第一次踏上这片陌生的土地时的情景。我和儿子以及来接我们的我先生一起坐上朋友的车,在一条漆黑的小路上行驶,周围看不到建筑物,似乎是农田,又似乎是荒郊野外,车行了十几分钟,朋友停了车放下我们就走了。我进入到远离故土九千公里的新家——
这是一个从库房里隔出来的房间,地上插着一台电暖器,房间里唯一的家具是一张大床,放在床边地上的两个大行李箱便是我的全部“家当”……
第二天早晨从屋里出来,穿过摆满货物的大厅,走到外边,白茫茫一片!那时北京的树已经发芽,这里还停留在寒冷的冬季,正如那时的心境:荒凉、迷茫。
没有语言,没有车,在市场租下一个摊位,把儿子送进幼儿园,几个月后,在市区租一个套房,一步一步,开始了一段完全不同的生活。
我在国内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在市级医院做病理科医生,每天穿着白大褂,在明亮的办公室里看显微镜。但到了国外之后,露天摊位成了我的工作地,每天面对的是运动鞋、羽绒服、牛仔裤、T恤衫……我甚至都来不及感受什么“落差”,便把自己投入到了“大市场”。
每天早上不到七点,我用一个平板推车,把成箱、成袋的,在车上垒得高高的一车货,从库房推到市场,库房的一个售货员帮着我把推车推到摊位前,然后开始从箱子里、袋子里往外掏货,一件件摆出来、挂起来,这摊,就算开练了,我也在大市场开始了并不华丽的“转身”。
我在市场练摊大概持续了五、六年时间,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个字——“冷”。每个人脚上都是笨重的雪地靴。我们站着的时候,从来都是双脚不停地“原地踏步”,一只脚在地上跺一下产生点儿热量,再换另一只脚。不知哪个售货员想出一招:在脚上套个塑料袋,裹紧后再穿上雪地靴,里面的热量不容易跑出来,于是我们这条街的人每天开门后第一件事是用两个装货的塑料袋,一脚一个,裹好后穿上靴子,我们就是这样度过寒冷的。
这份服装零售的工作一直持续到了现在,当然早已从室外搬到了室内。我目前是经营服装百货的一个零售店。在从事服装零售的过程中,我也是不断学习生意场及服装款式、面料等方面的一些知识,“做一行爱一行”,把这项“营生”兢兢业业地做好。
在早期的很多年里,我一直处于“知识断层、文化荒漠”的状态中,没有系统地学过斯洛伐克语,无法真正融入当地社会,华人也很少(到现在也只有三四十人),根本没有母语的文化圈。
在最初的几年里,没有卫星电视可看中国台,没有网络和中文报纸,好几年才回一次国,每次都是乘回国的机会买大量的书籍、杂志,以海运的方式邮寄来,这些书籍也成了我与“文化”的仅有的联系。
二、从自话自说,到专栏作家
写作对于我来说是有着先天优势的一项技能。我父母都是大学老师,我父亲还是教现代汉语文学的教授,我从初中开始吧,每年的寒暑假我父亲就从资料室借来一大摞世界名著,那时唯一的爱好就是看书。从小到大我的作文一直写得挺好的,常常作为范文在班里读。但在高中时自己一篇凭空想象关于草原的作文被老师批我瞎编造假,给我造成了挺大的心理阴影,这也是我一直喜欢写纪实文学的一个原因。
开始使用QQ之后,我在QQ空间上写一些随笔文章,仅仅写给自己和QQ好友看。直到2011年,一位布达佩斯的生意伙伴将我的一篇文章推荐上了华文报纸,文章见报给了我写作的信心,我开始主动往报纸投稿,后来报社总编看我投稿挺勤的,就建议我开个专栏,这样我就在当时的《布达佩斯时报》上开办了“七彩石”专栏,每周一期,占半个版面(2000字),连续写了两年多,有135篇文章见报,直到该报纸停刊。这两年的专栏写作给了我很好的锻炼,也形成了自己的写作风格:纪实性地把身边当地人的故事传递到远方。
报纸停刊后有几年我也就没怎么写了。偶尔写写游记,也没发表。在微信开始流行起来的时候,我的文章被《读后感杂志》的总编发现,开始跟我约稿。我写了很多以《老外素描》为主题的系列文章:《索妮娅的故事》、《麦吉的故事》、《爱有天意》、《无轨》等多篇短篇小说。
后来安下心来做一些整理,就想到了干脆自己集结成书出本合集吧。于是有了《我住在鼹鼠的故乡》(2016年由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本书的诞生。
在2012年我儿子去了美国上大学之后,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开始走进展览馆、剧院等文化活动场所,认识了很多文化艺术界的人士。如今我已经能主动去寻找和联系各行各业有影响力的人物进行采访,在2020年夏天,我采访和记述的人物包括体育健将、电影导演、前总统、著名歌星、作家、画家等“重量级”人物好几十人。我在微信平台开了个人公众号【人在斯国】,主要还是写一些纪实随笔文章,同时也给欧洲的多个文学社团公众号供稿。
我在2011年、2012年写报纸专栏的时候只是用Email把稿件发过去,我一个月才去一次布达佩斯进货,报社经常都没给我留报纸。直到最近两年,我常常会在某个微信群里碰到要加我微信的朋友,跟我说曾经在报纸上读过我的文章;还有一个朋友还留着当年收集的我的专栏的剪辑。当我看到公众号文章点击量很少而没有信心时,这些每期必看、长期跟着我的读者朋友就成为了我写下去的动力。
三、艺术形式的多样化,极大丰富了我的生活
通过写作,让我开启了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我所居住的城市科希策只有不到三十万人,却是个很有艺术氛围的城市,疫情之前我每年要看各类画展、艺术展超过五十场,经常会亲耳聆听艺术家对自己某副作品的诠释,我也喜欢参加各种民间文化节,什么杏子节、面包节、啤酒节等等,认识了很多民间艺人,和他们有面对面的交流,把他们的故事写出来,通过作品结交到更多的朋友。
我小时候读的小说大部分都是外国文学作品,一到国外之后觉得身边的人都“似曾相识”,从他们的行为方式、思想方式中感受到和我们不同的新鲜感;另一个原因是华人太少了,也没有文化方面的互动,只能在当地人中间去感受和认识他们的文化。
一些当地朋友建议将我的文字翻译成斯洛伐克语在当地出版社出版,目前正在做这方面的工作。这本书暂定名《玉见》。我的第一本书出版的时候我办了一场新书发布会,主要请的当地的文化界人士和华人朋友,我们都是盛装出席,在当地人中间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他们直呼“你从哪请来了这么多这么有风度的中国人?”因为在这之前,他们见过的中国人都是在餐馆端盘子、做饭,或者在店里卖货的,这件事也让我意识到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向当地的文化圈融入的重要性。
我的一个体会是文学与艺术是紧密相连的,我在2016年开始练习朗诵,开始时只是想给自己找一个可以出声读母语的机会。这些年我在“为你诵读”、“荔枝”、“配音秀”几个平台共录制了600多个诗朗诵作品;也参加了多次大型活动的诗朗诵演出。通过朗读诗歌,使自己在写作中对句子的节奏、文字的美感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
我还有一项爱好是画画,刚开始去看画展,有人经常碰到我,就问我:“你也是画家吗?”我说:“我不会画画。”那人就说:“这间屋子的人有一半都是画家。”我说:“我恰巧是另一半。”我一直没想过自己会去学画画,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就开始自学画画,现在已经有了一些有模有样的作品,并参加过一次集体的画展。画画的色彩浓淡、近景远景、主物和背景的关系……这些其实在写作中也有着相通的原理。
人常说“文如其人”,我是一个喜欢尝试新鲜事物,喜欢分享的人,除了诵读和绘画,厨艺、种植、旅行……都是我的爱好,我在“美篇”平台上有个人专栏,共发布了各类文章260篇。
为了写得更好,就要做得更好,写作,让我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四、我的艺术创作理念
我一直信奉“简单即美好”的原则,一直用平铺直叙的叙事手法进行写作。我也有自己的读者群。我的读者中有一位科学家,是研究光刻机的,他告诉我说:“你的文章我每篇都读,看你的东西一直是很享受的”;有一位当时76岁的老阿姨,是我同学的母亲,她说“你的书我一天就看完了,一整天啥都没干,一口气看完了你的书,就好像你带着我在我没去过的地方转了一遍,让我认识了很多住在远方的朋友”;还有一次我在使馆参加一个活动,使馆的武官走过来跟我说:“你的文字我很喜欢,现在我还不能发表文字,等退休以后我也要照着你的样子写一些东西”……这些评论给了我很大的信心,让我明白了用真心可以换得真情的道理。
很多人都向往“远方”,通过写作我体会到,原来我就生活在别人眼里的远方啊!
毕加索在他八十岁高龄时曾说过:“我用一生学会了当一个画家,现在我要开始学着像个孩子一样画画。”
我对自己说:“我也要像一个孩子一样用纯真而简单的语言写出心中的美好。”
我的分享就结束了,感谢姐妹们聆听,祝姐妹们生活愉快!写作愉快!祝加拿大女作家协会越办越好!
结语:
是金子总会发光,用在玉扣子身上太贴切不过了。在异国他乡为了生存,在练摊中经历多年的“知识断层、文化荒漠”,因着文学,不仅活出自我、成为更好的自己,也活成了他人的远方、他人的偶像,更为难得的是,通过文学拉近了华人与本地人的距离,增强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祝福美丽且多才多艺的玉扣子,此去的人生更加丰盈而美好!也期待更多佳作问世。
以下摘录部分会员的反馈:
锦楠-德国:玉扣子很美呢,之前听过你的诗朗诵,看过你的画,没想到你的成就那么大,令人佩服!
爱旅游:讲的太好啦!谢谢你!祝贺你!
grass: 非常钦佩你的多才多艺和不懈努力!你的声音和画作同样令人惊艳和难忘。谢谢精彩分享!
Dr. Guo:太精彩的人生,听着深入人心。
理解: 辛勤的笔耕者,多彩的人生。加油!
郎莉: 多才多艺的女子,异域他乡奋斗的故事动人心魄,用文字书写异域风情迎面扑来。喜欢你的作品、更赞同那句:“写作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这曾经是我的“金句“,看来我们不仅同是医生背景,就连我们的“金句“都是相同的。共同的理想让我们在女作协相会,感谢您为我们带来满面春风般的文字。喜欢你的小说《麦吉的故事》,加油,期待更多的好作品
彼岸晓吾: 听了你的讲座,很受感动,你的经历,你的努力,以及你提到的毕加索说过的话,都使我受到鼓舞。真诚,淳朴的文风也是我的目标和追求,让我们一起加油,为了心中的理想而努力吧!岁月会带走一些东西,也会把你想要的赐予你。
空谷:有颜值、有经历、有才华、有目标、有追求……还有好多,好多!
附:加拿大女作家协会“说出你的故事”系列活动链接:
【1】2021.2.20 由 Dr.Guo拉开序幕(不设限的人生精彩无限——听Dr.Guo分享她故事)
【2】2021.2.21梅香进行第二场分享(浴火重生后的美丽绽放——听梅香分享她的故事)
【3】2021.2.27 第三场,由Grass带来她的故事(眼中有书,心中有梦——听Grass分享她的故事)
【4】2021.3.5 第四场,由来自新西兰的会员Thebookworm分享她的故事(记录生命的声音——听Thebookworm分享她的故事)
【5】2021.3.13 第五场,由香莲在2021.3.13 分享她的爱,她的梦(都是文学惹的祸——听香莲说出她的故事)
【6】2021.3.20 第六场,由来自华盛顿的会员彼岸晓吾分享她的文学梦及精彩纷呈的人生故事。(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听彼岸晓吾分享她的故事)
【7】2021.3.28 第七场,由协会终身会员、坐标澳大利亚的经年鲤畅谈写作之路。(牛奶、抹布和日记本——听经年鲤畅谈写作之路)
【8】2021.4.4,第八场,由会员石晴讲述她如何在商海打拚二十年后,重拾文学梦的故事。(用文学点亮梦想——听石晴分享她如何重拾文学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