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日开始疯狂的迷恋“微信阅读”,看了一些书之后,“微信阅读”会推荐一些书给读者,当《看见》出现在阅读栏的时候,我的心小小的动了一下,恍然间记得,2015年冬天的时候,我在人民广场的新华书店里看一点《看见》,在书店里,看着柴静的文字,脑子里想象她采访的当事人的状况,泪水不断的往外涌,在大庭广众之下,我强忍将泪水忍在眼眶里,可是那泪水根本就不会听从理智的使唤,还是不断从脸庞滑落。
时隔三年,当这本书又出现在我的眼前时,我又重新翻开。三年了,我变化了很多,从青涩变得成熟,从习惯感性思考慢慢变得开始用理性思考,已经不会遇到可以让我大笑的事情,即使遇到悲伤的事情,我也可以将那股悲伤压抑至夜深人静的时刻再爆它。重要的是学会微笑,不论是开心或者难受,我都可以很坦然的微笑,真的,装的很好,没有人发现,大家都说我很开朗。但是,有些情感在,它就会一直在,不是用我们后天训练出来的冷静或者理性可以掩盖的。
2015年第一次毫无预料的失业。
2015年在一家软件创业公司上班,说是创业公司,其实就是老板和几个朋友合伙开发软件,公司在老板自己买的房子里面改造的办公室,因为都是年轻人,所以和同事还是相处的比较融洽,因为是软件公司,同事大部分都是男生,只有2个女生,所以在同事之间还是经常被照顾的。所以虽然工资不高,工作也不是特别有意义,但是却觉得干着很开心,很舒服,也充满希望。
记得在2015年10月前,老板突然宣布解散,说没有别的原因,仅仅是走不下了而已,希望大家不要多想。对于当时的我来说,确实是没有多想,因为不敢想,不知道为什么不做了,不知道接下来我要去做什么工作,突然觉得天昏地暗,感觉手中的一根救命稻草没有了一样,很害怕。
事后我跟朋友打电话述说自己的无助,几乎是一直在哭泣,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里,更无心准备自己的简历或者说找工作,茫然不知所措。
后来在短短一个星期之内,我经由朋友要离职顶替一个朋友去一个工厂做文职工作,在做文职工作中觉得日子枯燥无味,工厂的人们粗俗没有礼貌,还经常背后各种八卦,在办公室一整天经常是一句话都没有,也因为工作简单无聊,我一直在思考自己要学习一门技术。经由种种没有办法一次说完的因素,我选择学习设计。然后经过挑选,我报名设计学习,学校在人民广场,当时我住在松鹤路西的乔营。
在十一月份我我交过报名学费,利用仅剩存款买了一套电脑,回来找朋友组装起来。白天上班,晚上就会坐公交去车去学校学习,星期天一天休息时间,我就全天去学习,第一次全天学习的时候,中午下课时间不太想来回奔波,可是又无处可去,于是就会走到接近丹江路的一家新华书店,必须要吐槽一下,襄阳的书店真的太少了,而且比较小,襄城还多一些。记得当时没事就慢慢的跺着,慢慢的找着,看到柴静《看见》。
当时只知道她是记者,其他的并不太知晓,看着封面,一个瘦瘦的女生,随意的打扮,坐在一群农民中间,微笑和善的看着对面的一个小孩,可能是那笑容太温暖,温暖地使我拿起那本书开始读起来。
当时就在新华书店的一个角落就这一读起来了,记得第一章似乎是读完了,感触就是原来出名之前她们也是不被看好的,也会经常被骂,被质疑的,可是也会遇到白岩松等同事的宽慰与指导。读到第二章写“非典”,就是这一段没有看完,整个人却已经眼泪不受控制的流到不停,人生真的没有谁是容易的,有些人面对着过河,有的人面对着跳坑,有的人面对着死亡,而我面对着我的贫穷,自卑与孤独。
第一章 别当了主持人就不是人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