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李笑来,第一次听这个名字还是在《罗辑思维》,罗胖经常会提到这个人,在“得到”里有李的课——《通往财富自由之路》。
如果百度的话,你会百度到:
李笑来,原新东方名师,自称“中国比特币首富”,著名天使投资人,著有《把时间当作朋友》……
等牛逼信息。
这本《斯坦福大学创业成长课》,是我在图书馆偶然看到,因“李笑来 著”四个字激起了兴趣,便借来一阅,平时对“创业”类的书籍均嗤之以鼻。
这里特意强调那四个字,而非“李笑来”三个字,因一常识:著、编和编著。三者的区别,有不明白的可自行百度,此不赘述。
言归正卷,简单介绍一下此书的由来:
2015年春节,作者看了Y Combinator 和斯坦福大学主办的《如何开始创业》(How To Start A Starup)共20节的课程,结合作者自身的经历和经验……
2016年4月此书出版。
作者在前言里分享了一组数据:
在视频平台 ClipMine 上,2015年3月18日,这套课程中第一课的数字是这样的:
324K views | 2.4K likes。
而第二十课的数字是这样的:
19.1K views | 113 likes。
也就是说,仅有不到百分之六的人看完所有课程——以点赞数这一比例又降为万分之三。
最后作者说,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爬上梯子的最顶端,对有些人来说,爬过一两格之后梯子可能就断了……
而我想说,仅看一套课程就能出一本书,据我所知,也就李笑来你了。
正文风格与前言类似,有理有据,睿智幽默,可能与作者丰富的经历有关,浓浓的鸡汤味,若说多有深度,个人并不觉得,却也受到不少启发。
启发一,关于产品。
1.要有完整的产品。
“产品”这个概念,之前在我脑中指的是实际物理层面的东西,比如桌椅板凳等等诸如此类。
作者说你写的文章也是产品,因为它凝聚了你的思想和经验,或许也可以帮助到他人。
原来,“看得见摸不着的”也可以称之为产品。
至于为什么要有完整的产品,相信各人心中早有标准答案。
2.出产品要尽早。
不要苛求完美,不要期待一次性做出完美的产品,等你的产品完美了,市场早被别人占领了。
先做出来,然后——不断迭代。
梁宁在《产品思维30讲》里举过微信的例子:
微信的六次大版本的迭代(现在已经7.0了,应该是七次大迭代了),它过去一共迭代了几百次,从最早的一个通讯工具,到社交平台,到现在的移动生活场景,甚至是移动商业帝国。
不管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微信,这个我们每天都要依赖的产品,还是腾讯这家公司,抑或是深圳这座城市,都是迭代的产物。
我们自己的人生也是迭代的产物。
3.第一个用户是自己。
首先从解决自己的需求开始,先自己对自己的产品满意,别人才有可能满意。
好像是这样的,谁做的产品就天生带有谁的印记。
还是梁宁的《产品思维30讲》,她曾以微信、米聊和陌陌为例:
陌陌和微信在同一天开始,基于位置的陌生人语音社交。米聊就此止步于熟人社交,直到很长时间之后才打破这点,但那时大势已去。
微信和米聊刚开始的产品设计是一样的,为什么几次迭代之后,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我个人(指梁宁)揣测,因为张小龙、唐岩是湖南人,雷军是湖北人,三个人非常不同。
雷军少年得志,非常年轻就成为了中关村的大佬。他的世界一直非常拥挤,他的时间极端宝贵。他个人的需求就是提升与熟人间的沟通效率,没有需求认识一个陌生人。
张小龙和唐岩是曾体验过孤独与弱势的人,所以他们有与陌生人建立连接的需求,并且对和陌生人交往过程中,压力点的体验非常清楚。
4.判断产品好坏的标准
日活量(DAU : Daily Active User)和留存率(Retention)
个人感觉这两个指标,就是通俗意义上讲的“客流量”和“回头客”。
第一次见“留存率”这个词,我就莫名地感觉“存留率”更顺口,不过为了尊重作者还是叫“留存率”吧。
启发二,关于人
1.合伙人
作者的经历,有一美女,除了漂亮之外,能力实在是不行,领导就把她开了,意外的是,有一技术骨干,男的,非要辞职,怎么劝都不行,结果,后来,据说,他俩结婚了。
很多时候就是做了貌似正确的事,接下来发生的却始料未及。
作者认为,不合适的人就不要留,与其招来以后再开除,不如严格把好招聘这一关。
再举一例,作者有一创业合伙人,因创业之路艰辛,这哥们儿说要辞职,于是乎作者在书中感慨道:“天哪,他竟然把自己当成了高薪打工者!”
作者如此挑剔。
2.传教士和雇佣兵
书中借用这两类人,代表人身上的两种特质。
传教士,有理想,有情怀,坚韧,更多的是精神上的追求。
雇佣兵,精通业务,技术强,能高效完成任务,但也很现实,只为钱。
作者认为理想的创业者或合伙人,最好同时具备传教士的精神和雇佣兵的能力。
3.投资人
聪明的投资人在找聪明的创业者。
合格的投资人是找到优秀的初创公司后,投钱,然后任其发展,相信创始人比自己更聪明。
作者说钱是投资人最不重要的资源,关系也不是。
那么,投资人最重要的资源是什么呢?
启发三,……
如书名,本书的主题是“创业”,作者所谓的创业,是能够改变世界,改变生活,具有革命性的创新,才叫创业,开个饭馆什么的,那不叫创业,想来此创业非吾辈所能及。
所以,我前面的启发也只是充数而已,真正有感触的,还是“成长”。
1.要有自己的特长
一个人在某方面能够做到优秀乃至极致,那么他会懂得一个道理:
精通某项技能,需要大量重复练习,其间不断自我否定、怀疑,进而取得一点进步……
从此,他不再低估任何事情的难度,学习其它东西也更扎实、更勤奋。
很多人总是:虽然我目前没有什么特长……但我很愿意学,我一定会努力!
作者说,为了自己的美好生活,请远离这些没有任何特长的人。
2.学习学习再学习
做一个终身学习者,拥有一颗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心。
3.面对困难
成长型的人,把它看做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表现型的人,往往只渴求成功,失败对他们来说不亚于一场灾难。
4.别理他
遭遇非议、谣言、诽谤和竞争。
作者建议——别理他。
专注自己的事,继续前行……
嗯,这碗鸡汤,我干了。
(最后,投资人最重要的资源是什么?书中有答案,我们呢?有没有自己的答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