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曾国藩传》作者梅寒笔下曾国藩的一生。让读者对曾国藩从年少求学、中年为官、老年建立湘军平定内乱的一生事迹进行了总结。而也就止步与总结,作者本身的水平是有局限的:在文字功底上欠缺一定火候,对于大的时代背景缺乏一个全局的了解(或者作者没有描述出来),对于曾国藩本人的描述更多在于事迹的陈述,而缺乏对于本人的进一部分分析,这种方式更像是史官记录历史事件,而不像是在写一本传记。(当然自己对历史和本人缺乏基础认知也是一方面)
2.《松下幸之助》日本“经营四圣”之首,纵观一生,年少时家境贫寒9岁开始当学徒,15岁开始进电器公司,24岁创建松下电器开启了商业帝国……商人逐利,但他身上可以看得他不是为了追求利润而做商人的,而是能够为这个社会做贡献和有价值的事情,经商只不过是他实现他社会价值的一个途径而已;在往年投身公益、社会建设、国家建设……
除了经营理念以外,松下政经塾、PHP项目这两个项目的模式是我非常喜欢的……
松下幸之助除了他在商业、社会政治上的影响,更多的能给人在精神上的影响,一个9岁开始当学徒,靠着自己一步一步走上神坛写下神话,这对于很多普通人来说,我想我们狭隘的眼光局限了自己,其实普通人也可以做点事情。
3.《认识商业》一本美国众多大学的教育课本,从企业的建立分析微观宏观环境与企业的关系和影响,到企业的所有权分析,再到经营管理人力资源、生产、营销、财务……分析,非常转业的企业管理知识。能够给读者建立一个非常系统知识框架。其书的质量没太大问题,问题在于适合的读者,书中大多是非常该专业的术语,所以一般很少有人能够读完。除了了解一定基础或者想深度阅读的,我不建议读。
4.《马克思》还没读完,卡尔·马克思在年少的时候就收到过良好的环境教育,在大学时在各个领域都有涉及,主修法律才华出众。不过他在颠沛流离中过完一生……非常费脑的一本书,作者本人是专门研究马克思思想的,在进行文献分析的时候需要读者对这些文献有一定了解才能够看懂(显然很少有去分析马克思手稿),对于读者而言,太简单就没有了阅读的意义了……
5.《拿破仑》才华出众的军事家,领导者,像我这年纪的时候他已经非常有名了……很多性格是在小时候就养成的,可以看得出拿破仑在军事指挥上很有才华,在政治上的野心太大,导致他最后的失败。拿破仑是一位极具雄心的领袖人物,和他共事过的人在后来的采访中说:“我们习惯了做大事……”他的野心的实施充满了建设性,同时也充满了破坏性。
6.《李鸿章传》其实除了自传,都会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外人写自传的时候很难对传记本人真实还原,而只是通过一些事件去分析,这都是比较局限的;二是写做本人和传记本人站在不一样的高度,境界不一样看到的东西也就不一样。这两点都是要非常注意的。梁启超绪论时说了这样一段话:
“天下只有平庸之人既不会挨骂,也不会得到赞誉。如果全天下的人都在骂一个人,那么他就可以称得上是超乎寻常的奸雄;如果全天下的人都在赞美一个人,那么他则可以称得上是超乎寻常的豪杰。但是说这些话的人差不多都是些平常人,有见识、有才干的几乎一个也找不到,那么让平常人评论超乎寻常的人,难道是一件可信的事?所以,誉满天下的人未必不是媚俗趋时的伪君子;谤满天下的人未必不是伟人。”
对于李鸿章的功过是非岂是一两句话能够说清楚的,“盖棺定论”也有失偏颇,读的时候没有什么感觉,读完之后细思确实觉得以我普通人的眼光确实很难去客观的评价一个超乎寻常的人,以自己的视野和高度判断不了伟人。
读人物传体能够给读者带来新的视野和了解自己从来没有经过的事情,因为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包罗万象而又复杂的,会带来很多新的思考和高度。
7.其它。
本月总结:
回顾四月阅读的书,主要是在于人物传记方面,曾国藩老年的老练圆滑、松下幸之助的心性和境界、拿破仑的领导力才华和野心、李鸿章的隐忍和抗压能力、马克思博学深思……都让能让自己对自己有一个新的认知。
四月的阅读比较随性,在阅读人物传记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需要进一步的思考。
五月的阅读目标集中在“写作素材的收集方法和构思”主题阅读。
我比较喜欢一个人独处,在我没阅读以前,我的视野只能达到目之所及,思想的高度只能达到自己的高度。阅读让视野到达自己看不到的地方、让自己的思想超过自己提供了可能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