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性的,我们会听到家长在表扬孩子:“宝宝真棒!”、“你真是个好孩子!”
这一代的父母,很多已经开始摒弃以前惩罚打骂的旧方法,开始改变教养方式,会经常性表扬孩子,会赞美孩子的表现,期待孩子可以有更好的发挥。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渴望获得认同、得到尊重,长大后,我们内化周围人对自己的感受,写入到自己的生命底色。
我们想让孩子避免我们成长中的的匮乏,想把很多的表扬给予孩子,我们想要让孩子在一个充满肯定的声音中长大。
但是,你真的会鼓励别人,鼓励孩子吗?
良好的称赞,会增加一个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赞美都会让人舒畅,鼓励有时候也可能会令人沮丧。
我们可以回忆一下,
你是否曾有过一些低落的时刻?比如考试挂科、面试失败、工作受挫等等,亲密的朋友或者伴侣看到你的难过,一心想要你打起精神来,希望你能快速的恢复,所以,一个劲的给你鼓励打气:
“你一定可以的”,
“加油呀”,
“我相信你”......
这些大而化之的语言,简直就像是在沮丧里又填了一把柴火,他们殷切期盼,你却越来越想往后缩,内心里,还伴有一种很堵的无力和恐慌。
真的是你不领情么?
实际上,你的感受和行为是一种反抗。
你从他们的表现中读到了一种潜在的威胁,那就是:如果你不够好,那你就不会被爱。
每个人遇到威胁的时候,第一会做的就是启动起自己的原始防御机制。
你又回到了小时候那个被比较着长大的孩子,只不过,这一次你的生存空间可能会大了一些,小时候的你不允许退缩,也无处可逃。
长大的你,可以用很多种方式来逃避,所以,有的人会选择躲在家里,变成资深宅男宅女;有的人会用一些伤害自己的方式,抽烟喝酒等等麻痹自己;有的人看起来仿佛好一些,会寄托在升华一些的方式上,比如疯狂健身、工作狂、或者与宠物为伴……
这所有的一切都表明,你在与人链接方面,出现了或多或少的问题。
问题的根源追溯起来,每个人各有不同的细节,或许这个大锅,不良鼓励也需要背负一部分。
说了这么多,那到底什么样子的鼓励,叫做不良鼓励呢?也就是说,我们听到的或者给予别人的称赞,潜藏的危险在哪里呢?
我们下面细细道来。
第一,
泛泛的、总括性的赞美,会成为一个人的负担,让他觉得自己必须要担负起这种标准。
你在成长中或者生活中是否听到过类似的话:“你总是这么好,这么的帮忙。”“你一直都这么优秀。”
如果你经常听到这样的称赞,那么你就只有两个选择:或者打肿脸充胖子,压抑自己的需求超负荷的去做,或者就是在压力实在太大时候突然自暴自弃,让周围人大惊失色。
所以,有的家长会发现,之前一个处处听话的完美小孩,有一天突然变成了什么也不想去做的小“恶魔”,就好像他是故意要搞坏周围的一切。
没有无缘无故的行为。
孩子可能是在通过这样的方式,打破父母对自己的完美期待,希望让父母看到一个真实的、不完美的自己。
如果这个自己还能够被接受、被爱的话,他会对自己有新的定义,也会显现出自己真正的活力和天赋,真正的充满希望。
一个有希望的人,才会由内在启动努力向上的力量。
但不幸的是,未必每个人都能如愿。
或许,你会发现家长只想要一个他们心中的完美的你,在一次次的尝试中,你变得不敢再尝试。
所以,你慢慢的由一个“理想的孩子”变成了“理想的员工”、“理想的伴侣”,表面看起来完美无缺,但内心深处,那份被压抑的感受一直在蠢蠢欲动,寻求着表达。
所以,很多人会出现中年危机,甚至于老年危机,没有人愿意去承担别人的期待,无论你是被控制打压,还是被赞美绑架,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在人生的各个阶段,你都执着于找回那个真实的自己,看看那个自己,是否可以的得到爱、拥有爱,是都能够尽情的活一把。
第二,
基于价值的称赞,会让人觉得取悦别人非常重要,这个时候,称赞实际上就变成了一种索取。
很多家长在称赞孩子的时候,会给孩子灌输价值标准:“你这样做就是好孩子。”“当你在学校表现好的时候,我为你骄傲。”
他们暗示孩子,当你表现好,你就是“好的”,当你表现不好,你就是“坏的”。
接收了这一信息的孩子会恐惧犯错误,当出现无法避免的失误时会产生罪恶感,等他们长大以后,也会习惯性的评判别人,不允许别人有失误。
所以,我们会发现,有的人对商店的店员非常的挑剔,甚至会有些蛮横无理,不允许他们出一点点差错,事实上,他们这样的做法,是因为自己本身对错误的强烈恐慌所致。
所以,基于价值的称赞,并不是真正的赞美,它实际上是一种索取,而不是给予。
当称赞变成索取的时候,它让人被迫学会了讨好。
小时候讨好家长,长大了讨好别人,一边讨好一边痛恨自己。
很多讨好型的人,都是在试图让别人高兴的时候迷失了自己,他们内化了一个信念,那就是如果他们不赞同别人或者拒绝别人,那肯定就不会得到别人的喜爱了。
很多人挣扎着讨好别人,而不是听从于自己内心的声音,久而久之,有的人甚至已经忘记了“自己”是谁了,也不清楚自己内心到底想要的是什么。
所幸,找回自我,什么时候都不会晚。
我们可以从现在开始,提高自己的觉知力。
当你称赞别人或者被别人称赞的时候,用心感受一下,这里面,有没有隐含其中的索取呢?
第三,
通过把两个人进行比较的方式来表达称赞,事实上是在制造冲突和敌意。
有些家长经常通过这样的方式表扬孩子:“你得了全班第一,你真是妈妈的好孩子!”“看你妹妹多乖,你就不乖。”
长大后,这种模式还是会延误:“哥哥公务员考过了,真是厉害。””妹妹早早嫁人了多好,你到底什么时候呢?”
如果你也听过类似的话,那你肯定很明白其中的感受。
假如一个人的价值必须建立在优于别人的基础上,那他永远不会体会到真正的快乐,因为,他没有办法与他人建立起深刻的链接,而且,一直会有一种挥之不去的匮乏感。
努力做好自己和努力打败别人是不同的,一个是终极鼓励,一个是终极打击。
当你将一个人与另一个人进行比较的时候,你就促进了竞争,而竞争使人们分化。
曾经有一个令人伤心的新闻,一个小学生一直考第二名,所以对第一名心生愤懑,在一次考试又不如意的情况下,竟然把第一名杀害了。
这个孩子,也许是太渴望得到真正的称赞和肯定了,以至于把这种对抗的敌意积累到了顶点。
也许他听到的永远是,为什么别人能得第一,你就不行?
当我们用比较的方式对待别人、对待自己的时候,我们事实上就开始对周围产生敌意,相应的,周围也会对我们产生敌意和抗拒。
在这样的感受里,我们会很难与人产生温暖的链接,也不可能会真心的为别人的成就和优点感到高兴。
你要知道,如果一个人没有能力真心赞美别人,那实际上,他也没有真心为自己感到高兴过。
你对待别人的方式,就是你对待自己的方式。
所以,一切还是要从自己开始,从起心动念开始,打开自己的觉知力,看到自己和他人的细微优点和长处,诚心诚意的开始学习赞美自己、赞美别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