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中国网络发展迅猛,网民规模激增,网络世界也在这欣欣向荣的形势之下显得异常精彩纷呈。然而,网络监管的缺失与不足却导致了各类网络乱象频发,其中网络暴力事件尤为突出。基于此,网络世界也被打造成了一个打字不需要负责的时代。部分网民高高在上的站在道德制高点,宛若上帝一般自以为洞悉了一切,是集公平道德于一体的圣贤。他们打着“正义”的大旗,用手中的键盘对一切他们所认为的“邪恶”进行谩骂、侮辱、攻击,甚至发动“人肉搜索”,让犯错之人(或实质性无辜者)终日活在骚扰和恐吓中,不得安宁。然而,即使当事人真的有错,接受法律或其他相关制裁便已足够了,部分网友非理性的批判,实质上是对当事人的一种不公平的伤害,如此一来,个人一旦因为某些行为不当的事情而被放上网时,案件当事人极易承受超出其本应接受的惩罚,甚至会被网络毁掉一生。在我看来,之所以会出现诸如网络暴力这样的网络乱象,归根结底还是因为部分网民思想道德的失落。
先让我们来看看最近发生的几类网络事件。大体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对普通民众个人的网络暴力。第二类,价值取向迷乱的网络事件。第三类,对政府不信任的网络事件。
我们先来看第一类事件,也是网络中最普遍的现象之一——网络暴力。所谓网络暴力,指的是一些网民把自己在现实中对他人的不满转化为文字,在网络上毫无理性的批判社会甚至是对他人进行恶意的人身攻击。前段事件热播的宫廷剧《延禧攻略》,里面的袁春望扮演者因扮演角色过于阴深、歹毒,部分网友到演员其下微博发表恶意评论。该演员不堪其扰,最终决定关闭评论。仅从这件事看,我们不难分析出绝大部分网络暴力事件中,部分网民们的行为动机及解释:1.入戏太深,认为看到的就是真的,并不关注事实,仅仅为了自己开心随意将自身的情绪宣泄到他人身上。2.强加假设,认为演的如此阴险,其本人未必也是什么好货。3.过滤信息,留下一些是自己希望看到的,并以自己所看到的“真相”作为评价。从根本上看,部分网民之所以发表这样激进而不负责任的评论,是因为网民自身的责任意识淡薄与网络世界的社会公德失范两者相结合的结果。因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何部分网民的评论往往会带有强烈的主观攻击色彩了。
此外,在网络暴力事件中,我们还发现了类似这样的评论:扬言用酷刑严惩当事人,才能让当事人更好的记住自己的过错。这样的言论还得到了不少网友的赞同与支持。然而,这样真的合适吗?
很显然,并不合适。现代法律之所以废除旧社会的酷刑,而选择将犯人关在监狱里改造,在我看来,是因为相信人性本善,应该给予每个人改过自新的机会,这是现代法律所展现出来的宽容一面。而之所以仍然保留死刑,则是因为社会中确实会存在一些罪大恶极且不知悔改的人,即使给予他们再多的宽容也无济于事,只会给社会带来更大的祸害,因而才选择剥夺他们的性命。因此,一个人如若没有犯下滔天大罪,在法律没有判他死刑的前提下,我们最好还是不要用各种恶毒的语言对他进行攻击,因为那很容易将一个人逼上绝路。更何况,对当事人最好的惩罚难道不是法律的制裁吗?当当事人得到了应有的制裁后,给与他改过自新的机会不是我们对人应有的宽容吗?
最后,针对网络暴力现象,我还想从法理的角度上看几句:无论你断定对方有多么不对,也应该给当事人一次申辩的机会,之后在发表看法也不迟。即使证据确凿,但法律未定罪前,当事人也只是犯罪嫌疑人。
再来看第二类事件:价值取向迷乱的网络事件。首先让我们来看最近发生的一个案例:“B站”首次被央视点名批评,称其平台上的动漫内容低俗,并勒令其下架整改。这则新闻一曝出来,立刻就引来许多网友的不满,绝大部分”B站“的忠实粉丝抱怨央视小题大做。有说央视不懂二次元,胡乱将其鉴定为低俗;有辩解称日美欧等国家不也如此,可他们并未封停此类内容;还有的认为,一千个读者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喜好都不同,既然没有触犯法律,央视又何必干预。乍一看,这类评论似乎辩解的有理有据,但是,这样的动漫作品难道真的一点问题都没有吗?
不是的。我们虽不能要求每一部动漫(特别是国外动漫)都要极其正能量或是完全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是,不含有不良诱导信息不应该也是我们对任何文化产品的底线吗?此次央视之所以点名批评”B站“,是因为其中的二次元板块里有着不少充满低俗与恶趣味的动漫。勒令其将这部分作品下架整改,有何不对?那些维护它们的人,只怕是价值取向迷乱与审美情趣错位了吧?
更何况,再往深一层思考,央视此举不也是为了维护我们国家青少年的心灵得到健康良好的发展。首先,从社会心理学中我们得知,人们所看到的形象都可能化为意识流,成为我们潜意识里的一部分,从而影响着我们的行为。而这种对我们自身行为及意识的塑造程度,会因不同人的年龄、心智发育程度的不同而造成大小不一的影响。但不容置疑的是,年龄越小,心智越不成熟的人,越容易被看到的形象所塑造。因此,“B站”里的低俗内容极易对我国青少年造成不健康的心理发育。诚然,它似乎并无触犯法律,但是这种打着法律擦边球的行为,虽迎合了部分成年人的趣味,并不会对这些有着自控力的成人造成过多大影响。但是,这些不健康的动漫形象却是真的会对我国青少年塑造一种不健康的思想和价值观,不下架整改,青年危矣!
接着看第三类事件,对政府不信任的网络事件。红黄蓝事件发生之时,几乎所有人都在声讨幼儿园老师的罪行,却很少有人思考,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大部分网民仅凭微信群上流传的几张聊天对话截图,在没有深入调查、没有基于事实全部的基础上,就对该案件中犯罪嫌疑人进行单方面谴责、谩骂、攻击。而当北京公安局连夜彻查此事,并将彻查结果(微信截图实为造谣)公之于众时,部分网友却毫不领情,以“小孩子不会撒谎”等类似这种观点指责公安局庇护涉事人员。诚然,这样的观点确实无可辩驳,但问题是,小孩子当真说了这些话吗?部分网友是在相信了微信截图里的聊天记录的基础上进行辩驳的,然而基于错误的事实上所进行的争论,又有何意义呢?从心理学上看,部分网民是犯了确认偏误的错误:一旦你相信某个东西,你就会去寻找支持自己理论或假设的证据。而要从确认偏误的困境中走出,就不能仅仅以你所看到的“事实”去支撑自己,而要打开自己的头脑,用智慧看见你没有看见的事情,用逻辑辨别信息的真假。
现在的网络世界乱象频发,从个人上看,说到底不过是情绪控制了人的理性。而要想让理性主导你的思想,那么在作出判断前,请先问自己三个问题:1.你所获取的信息是来自单方面的报道还是来自多方面的调查?2.发布信息的媒介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3.你能十分确定这就是真相吗?当回答完自己这几个问题后,我相信你会对整件事情有一个更明朗的看法。这时候,再发表自己的看法,也不至于带有强烈的个人情绪,而是理性和批判性的客观评价。当然,在作出评价前,也应牢记三个准则:1.基于事实判断而非价值判断(好不好是一个价值判断,而有没有这种事实,则是一个客观判断)2.只经于经过验证的事实判断3.给予每个事实判断一样的权重。(不要强加假设,那样只会看到你所希望看到的)要知道,理解的事实不等于事实本身。经过以上自问式思考,你才能够尽可能的接近事实。
最后,针对当今频发的网络乱象,我想对广大喜好评论的网民们说几句:请慢点敲你手中的键盘,让事件漂一会,而非依据表象下断言。因为,在没有深入了解事情的本质情况下就做结论,是缺乏批判性思维的表现。用”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态度发表评论吧!那样你会发现,即使互不认识,坐在屏幕面前的他,其实也很善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