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有一点点想去我们去过的咖啡馆喝一杯,虽然环境好,但又怕周末的晚上人很多很吵闹。我们都很怕人多,其实是我更怕一点,每当身处人群中时我总会害怕的出很多汗,豆大的汗珠顺头而下,更别提身边挤满了陌生人。所以桐总是很照顾我,我们经常去很少人的地方玩耍。我早已放弃了所谓的克服困难的想法,承认自己的特点远比“克服”重要的多,何况这是个心理疾病。远离人群就好,倒也不至于给生活带来太多不便。
本想去咖啡馆好好写写今天的作文,但还是作罢了。读了一天的伍迪·艾伦的传记,是一本访谈。找来我们一起看过的《纽约的一个雨天》的音乐,脑子沉淀一下对这本书的感受。那个身材略显单薄、长发、弯着腰、说话略显有气无力的男主角显然就是伍迪·艾伦年轻的样子。因为我没怎么看过他的电影,所以对于书中谈论一些电影的专业话题没太过于关注,但还是留下很多有趣的细节在记忆里,不好挥去。
正如导演自述,他通常只拍他熟悉的群体——纽约中产阶级的人和事儿,更是基于他对电影单纯的热爱。或许在我们这谈论小资不是个太受欢迎的话题,但随着发展已经好很多了。我好奇于农民生活的样子,前几天还读了一本关于东北农村的书,自然也可以喜欢小资情调的生活方式,同时还喜欢看探索大自然的话题或书籍或影片。尽管人很难获取更多的经验,但体验是多多益善的。经验就是亲自去杀一个人,而体验的好处便是可以看很多血腥的电影,当然体验毕竟不如经验那么切实。但就像这个例子,我们不能真的杀人。和所谓的跳出舒适圈相比,我更倾向于在自己熟悉的领域深挖下去;但这都是相对的,即便是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里,也可以同时多多扩充自身的边界。了解更多也是为了确认自己专属的那么一两项是什么。但人们很难跳出非此即彼的思维怪圈,我花了很多年时间才勉强跳出。当然我生活的和周围有些格格不入,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我很喜欢看那些玩平衡术的专业人士,体验微妙。是的,也是体验。
伍迪·艾伦似乎创造了一个仅供一部分人进来生活的小圈子,一个精神生活的区域,尽管我还不太了解,但有这样一种感觉。即便他的喜剧也并非是靠贬低他人或嘲讽人的生理障碍而博取笑料的,这便是幽默了。像卓别林或周星驰,笑,不过是进入一个场域的大门。我重新思考坐井观天对于相应的人的讽刺,其实大可不必。如果井里的“青蛙”丝毫不妨碍和伤害他人的话,那就让他们悠然自得地待在井里有什么不好呢,何必要出言讥讽。我并非是什么世界主义者,如果人有心愿的话,真的希望所有人都能可以怡然自得地生活,不用和他人有什么冲突的生活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