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无着文喜禅师 (嗣仰山寂禅师)
师。嘉禾语溪人。姓朱氏。生而有异志。七岁出家。常习律听教。后谒大慈山性空禅师。
空曰。子何不徧参乎。师直往五台山华严寺。
至金刚窟礼谒。遇一老翁牵牛而行。邀师入寺。翁呼均提。有童子应声出迎。
翁纵牛。引师陞堂。堂宇皆耀金色。翁踞床。指绣墩命坐。
翁曰。近自何来。师曰。南方。
翁曰。南方佛法如何住持。师曰。末法比丘。少奉戒律。
翁曰。多少众。师曰。或三百。或五百。
师却问。此间佛法如何住持。翁曰。龙蛇溷杂。凡圣同居。师
曰。多少众。翁曰。前三三。后三三。
翁呼童子。致茶并进酥酪。师食之。觉心意开爽。
翁拈起玻璃盏。问曰。南方还有这个否。师曰。无。
翁曰。寻常将甚麽喫茶。师无对。
师覩日色稍晚。遂问翁。拟投一宿。得否。
翁曰。汝有执心在。不得宿。师曰。某甲无执心。
翁曰。汝曾受戒否。师曰。受戒久矣。
翁曰。汝若无执心。何用受戒。
师辞退。翁令童子相送。
师问童子。前三三后三三是多少。童召大德。师应诺。童曰。是多少。
师复问曰。此为何处。童曰。此金刚窟般若寺也。
师悽然。悟彼翁者即文殊也。不可再见。即稽首童子。愿乞一言为别。
童说偈曰。面上无嗔供养具。口里无嗔吐妙香。心里无嗔是珍宝。无垢无染是真常。
言讫。均提与寺俱隐。但见五色云中。文殊乘金毛师子往来。
忽有白云。自东方来。覆之不见。
师因驻锡五台。后参仰山。顿了心契。令充典座。
文殊甞现于粥镬上。师以搅粥篦便打曰。文殊自文殊。文喜自文喜。
殊乃说偈曰。苦瓠连根苦。甜瓜彻蔕甜。修行三大劫。却被老僧嫌。
一日有异僧。来求斋食。师减己分馈之。仰山预知。
问曰。适来果位人至。汝给食否。师曰。辍已回施。师曰。汝大利益。
师。阅经论。慕文殊发愿偈云。愿我命终时。灭除诸障碍。愿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刹。
矢心淨土。每示人云。
参禅乃悟明心地。吾之心地既明。即明佛之心。是先得弥陀之心也。便当修诸行门。求生淨土。备其庄严。全其受用。谓之得后智。方成一尊古佛。盖真理即悟而顿圆。妄情息之而渐尽。顿圆如初生孩子。一日而肢体已全。渐修如长养成人。多年而志气方立。所以目前能横说竪说。棒喝圆相。机辩自在者。或遇逆顺境界。不知不觉。对境生心。故习难忘。未免渗漏。如云予四十年用心。尚有走作处。此古人诚谛之语。而不自欺欺人者也。高处正在于此。欲违生死之恶缘。须认菩提之捷径。耑心念佛。为前途要津。乃末后之关键也。因此略明其义。有二。
一称名念。如观佛三昧经云。文殊白佛言。我念过去世。常生淨土。得百千亿念佛三昧门。又文殊说般若经云。欲入一行三昧。应处空闲。捨诸乱意。不取相貌。繫念一佛。专称名字。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即是念中。能见过去现在诸佛。何以故。念一佛功德。与念无量佛功德无二。皆成一如。成最正觉。如是尽知恒沙诸佛法界。无差别相。于念念中。观眉间白毫之相。右旋婉转。犹如秋月。内外通明。如白琉璃筒。亦如暗中明星。观成不成。皆灭九十亿那由他恒河沙微尘数劫生死重罪。常蒙摄授也。而况句句分明。心心返照者乎。
二实相念。文殊菩萨云。不生不灭。不去不来。非名非相。是名为佛。如自观身实相。观佛亦然等。思惟诸佛平等法身。一切善根中。其业最胜。一切诸佛身。惟是一法身。念一佛时。即念一切佛。无一土不淨矣。
师曰。衲子家。具大根器。获大彻悟。而复求生淨土。为圆普贤万行。祈早成佛果者也。
教中云。先悟毗卢法界。后入普贤行门。如善财参文殊。殊作象王迴顾。而善财言下顿彻。末后见普贤。为说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圆满万行者。此一大榜样也。是以悟达之士。尚须念佛求生安养。生安养者。得不退地。即证诸大三昧。发种种神通。现无量身。持无量香花。往无量世界。供养无量诸佛。叹赞无量诸佛。向无量诸佛前礼敬。忏悔一切罪障。随喜一切功德。请转一切法轮。劝一切诸佛。久住世间。常随一切诸佛。学甚深法。恒顺一切众生。皆获饶益。所作功德。普皆迴向。如是等普贤行门。悉得圆满。即造道场。降伏魔军。为大法王。随类度生。似善财童子。分身无数百俱胝。智慧广大徧十方。普利一切众生界也。何如。
师。将顺寂。告众趺坐而化。白光照室。竹木同色。塔于灵隐山之西坞。后遭寇发师塔。肉身不坏。爪髮俱长。钱武肃王异之。重加封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