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周末趁着天气好,在家做了一次小规模的清理运动,扔掉了一些不常用的闲置东西,顺带把书架上的书重新规整分类,甚至不惜挪动了书架的位置。
本应该是断舍离的美好,哪知道理想丰满,现实骨感,因为处理孩子秋千的问题上,少女果哭天嚎地,硬是不让扔……(老母亲扔东西真的很难,尤其是在孩子和老人的干涉下)
秋千的闲置率很高,也占地儿,一年没坐过三次,但是老母亲决定要扔掉的时候少女果就嚷着不行,为此嚎哭了好久。搬出去了又搬进来,家里的气氛一度紧张……拗不过孩子和老人,最后我也就妥协了!
回过头来想想,为了安宁,放下便是拥有,失去也是一种得到。
今天是很多单位开工的日子,经历了2020年的动荡和不安,我们在困境中重获新生和机遇。站在牛年的起点,是时候给生活来一场大扫除。
01、降低物质欲求,做好断舍离
回想近10年间,生活中我的物资欲求最低的阶段就是疫情阶段,搞定基本的吃喝食物就好,哪怕是买到点零食,感觉都是意外的惊喜。
也许我们日常中习惯性的买买买,只是陷入了商家营销的套路,欲望太多,只会是我们前行路上的负累。
停下来,看看自己的消费清单,是一定要买的还是只是为了填补内心的无聊感。
曾国藩说过:“既往不恋,未来不迎,当下不杂。”
扔掉看得见的东西,改变看不见的世界。
02、减少无用社交,从外求变成内求转变
小视频的盛行,从老人、年轻人到孩子,随处可见沉溺于短视频中的人,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消耗掉了自己最宝贵的时间。
在全民直播带货的时代,消耗掉宝贵时间的同时,还被商家掏空了口袋,买单的人还以为自己占了便宜或是得到了小恩小惠。
朋友圈点赞、各种无法提供心力的饭局等,这些只是无用的外求。而真正的厉害,是看你能吸引多少人、影响多少人。
这时候需要我们从外求转变到内求,将自己精力都放在应该做的事上,将你的特长发挥到极致,自然就会把别人吸引过来,然后满足自己的需求。
请把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你喜欢的事或者人上,将你该做的、擅长做的事做到极致,一切都会水到渠成!
03、丰盈内心世界,一切水到渠成
梁文道曾说:读书到最后,是为了让我们更宽容地去理解这个世界有多复杂。
最好的疗愈是读书。
当我不知道如何育儿的时候我去读书,当我不知道如何写作的时候我去读书,当我想了解那段跨越百年的恋爱时我也去读书……
与普通的生活相比,书中有更丰富的世界,让我们为之低下头静静读书,也许不为别的,只为内心的安宁。
杨绛说:读书不是为了拿文凭或者发财,而是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绪会思考的人。
越读书,越会发现自己的无知,越是无知,越是努力的读更多的书,人生正循环不断往复。
新的一年,不念过往,不畏将来。在育儿和个人精进的路上,不断修行,看书、写字、育儿、运动,这些都是不起眼的小事,坚持下来希望能看到自己的转变,加油!
圈圈说: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有一个爱好,就是喜欢扔东西,当然有时候也会发现,自己要用的东西找不到了,原来是被我扔掉了!
我喜欢那种扔掉之后的快感,那种整洁和新生的感觉,虽然只有一刹那!
有俩孩子的空间,各种大人眼中的“垃圾”,对于孩子来说却是不能被丢弃的宝贝,保持长期整洁之类更是不可能的,孩子们总是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超能力,能把收拾好的房间分分钟破坏的面目全非。对于成年人来说,最大的伤害就是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但是转念一想,也许这种乱就是本身就是育儿的幸福感,只是需要我们更用心的察觉罢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