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去安徽游完,当日下榻酒店,一个人无聊就骑车溜了一圈。回来的时候看到小茶叶店,想着买点特产就走了进去。
那时候店里还有其他客人在挑选茶叶,坐着喝茶,我就默默在旁边看有些什么茶叶。当然小店的茶叶不是明码标价的,我不是很懂茶叶,就讪讪的在边上瞅瞅,也没去问。黄山的特产茶叶有三种: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我不懂怎么看茶的新旧与成色,卖茶叶心里还是有点忐忑,怕被人宰。
很神奇的是,后来竟然不知不觉和店主聊了起来,还坐下来喝了蛮久的茶,挺不可思议,或者说也挺有缘分的。
一开始不懂,只说要买太平猴魁,男店主就带着我看了一圈各种不同价位的茶叶,有的偏褐色,有的看起来鲜绿一些,十几到上百一两的都有。我问他买来自家吃的哪种合适,他给我推荐了36一两的,我也就直接买了,还了个零头。
我们坐下来喝茶,茶是祁门红茶,我没怎么喝过,入口有淡淡的焦味,也不知道是不是这特色。边喝茶就边拉家常,这事儿我不太擅长,只是因为有朋友想做茶叶生意,免不了就多问了几句。店主夫妇很亲切也很客气,一杯杯给我续着,也说起了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生意。
女店主谈及以前的上班故事,说到看不惯职场的猫腻,是个性子直爽的人,分分钟被人黑成渣,与其不舒服地工作,不如开个小店,自己做老板赚点钱。
她还说起妹妹上学期间的故事,妹妹拿到奖学金请客吃饭,结账时落了钱包在里间。妹妹没心眼,着同学去取,结果同学拿着她的钱包就把账结了,回宿舍才还给她钱包。那么这次请客就说不清了,别人还以为是她那个舍友请客的。女店主直感叹这人心不古,心机重重,妹妹一不小心就中招,不过还好,一次看清人性,也不亏。
我不置可否,因事情的真相向来不是通过转述能看清的,都带有个人情感。只不过人家这样认定,我也并不好做公正的代言人,列举其他可能,如舍友粗心大大咧咧等,没必要驳人家。
只是这一顿聊下来,大概就要觉得店主夫妇是诚实可信的直爽人了。男店主也告诉我,茶叶生意并不好做,他跟着岳丈后边从看茶品茶各种经验开始,学下来也花了将近七八年的时间。他还问我的酒店住所,说今晚还要给各地导游去酒店送茶叶,说不定就有我们的导游。这大概就进而证实,这里的茶叶得到广大精明的导游认可,当真物美价廉自用送人的首选。
虽然女店主一再说,祁门红茶就是给我尝尝,不喜欢不必觉得不好意思而购买,我还是买了红茶,30一两,然后道了别。
相较于精包装名贵的茶叶,这个并不算贵,只是我不懂茶叶,所以心里还是存了疑的。然而因为这一点小怀疑,我仍然心存不安,觉得是不是自己心胸狭窄不开朗。
我常常想,如果能够人情练达一些,多些察言观色的本领,就能够洞察人性,也不至于茫然无措,脑袋一片空白了。甚而我想,如果能够一眼就看出别人是否可信就最好了。殊不知,这其实是一种懒惰。
关于人性,我们看得太多,新闻中充斥着的有很多恶人,流氓骗子,或者又有很多欺骗和背叛的故事。于是我们会很希望能够变成一个精明的自己,一眼就把人看穿,是否诚实可信,是否可靠。
可是大多数人没有这种能力,而在这件事上,除非我自己能够深切地了解茶叶,否则我无从判断,即使有旁证,亲友大多不精通茶叶,茶行老板不一定会说实话。于是,我只能从出于自己对人性的判断去相信他。
但是换一种角度,我们如此害怕被人欺骗,战战兢兢实际上也没必要。根据自己的直觉与理性去判断,只要事情没有超出预期,一定的损失能够承担,就无所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说亲密也亲密,说淡薄也没错,欺骗背叛与诚实可信之间的界限,也只是出于每个人对利益的考量。
即使有一天别人做了你觉得欺骗的事情,也能够理解,毕竟每个人出发点不同。当然这个利益也并不完全指金钱的利益,也有对道德感的考量等。如果对方把名声看得比较重要,欺骗别人之后会背上比较重的心理负担,那么他也就会倾向于诚实。而一旦有足够大的利益诱惑,欺骗你能够得到更大的收益,比如自己或亲人的生命安全等,你也不能指望别人永远公正无私。
就像有句话说得好,别人对你好是情分,并不能引以为据。引用一句,真诚有真诚的力量,欺骗也有欺骗的力量,而信任,只有当用心考量之后给出才最有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