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判断一个人有没有得道
一个人有没有得道,是否圣贤,怎样判断?办法无非是听其言观其行。言是言论,包括知识、思想、理论、观念、学术、意识形态;行指行为,行动,即践履功夫生命实践,包括道德实践和政治实践。
得道者允执厥中,言行中正,仁智勇俱大。其言论经得起批评和实践的检验,其道德实践符合中道原则,政治实践符合王道原则。
孔子说:“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可不慎乎。”(《周易·系辞上》)
这里的君子指德位相称者,包括圣贤和大人。言行决定荣辱。言论发表出来,行为构成事实,一个人是荣是辱就由它们决定了。也可以说,言行体现品德,一个人得道与否,也是由它们决定的。
知行合一,知在行前。学习学习,学在习前。言行言行,言在行前。行是否正确,取决于言,即知见学问观念方法。上面这段话中,孔子特别强调其言善不善的重要。如果其言善,就进一步观察其人能否行其言。如果其言不善,欲求行之善;说话不靠谱不着调,欲求行为靠谱着调,不可能也。
《荀子·大略》说:“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真正得道,必是国宝级的人物。口不能言身能行、口能言身不能行两种人,虽有可取,非得道者也。
同时,人的其它表象,诸如身体脸色眼睛精神神态等等,也可以作为参考。圣贤君子,自有其气象,非世俗所能察,是君子必有觉。
儒佛道三家道不同,故得道表现因之而异。佛教得道者言行必归本于涅槃空寂,道家得道者言行必归本于虚静自然。这是两家不可移易的基本立场观点,万法归一,万派归宗,终归于此。如果改变了,就非佛道了。儒家得道者必归本于生生不息、至诚无息、自强不息。
佛教喜欢讲,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这句话也可释之以儒理。归元者,归于乾元、归于仁也。乾元,天道之仁;仁,生命之天。仁与乾元,即性与天道,异名同指。无二即唯一。一条什么路?义路耳。故仁义是基本标准。
儒家得道者,必然言行仁义。仁义才能中正,中正必然仁义。何谓仁义,标准何在?一在圣经,二在良知。关此,东海曾有《检验真理的三大标准》一文详论,兹不赘。2019-4-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