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悦目娱心更文800字点赞
“飞鸟集”学习笔记丨(《露天电影》解读分析(05)重点版

“飞鸟集”学习笔记丨(《露天电影》解读分析(05)重点版

作者: 陌上闻花开 | 来源:发表于2023-07-30 20:51 被阅读0次

    一、回顾

    反讽是一种语言风格。如作家东西的小说《后悔录》《耳光响亮》,语言有很强的讽刺意味,有一种戏谑、魔化的成分,细仿那个时期大字报的语言风格,来达到对当下的一个反讽,读起来很有意思。简单地说,就是正话反说,达到一个反讽的效果。

    如,我们说“你真是个好人”,可以是夸别人,也可以是挖苦别人。这就是语言的魅力艺术。

    《露天电影》从第四节开始,就达到高潮部分。这时候会很少使用隐喻色彩的东西,很少会继续作铺垫。如果这时候还是隐喻色彩比较浓厚,就会让读者看起来云里雾里的。

    高潮部分,一般它的情节是非常激烈的,矛盾的冲突是非常鲜明的。前面所铺垫的问题,读者看不懂的地方,会在这个时候有所揭露,全一一呈现出来。所以,任何作品在写高潮部分的时候,都会写得很细致。

    二、细节

    “是么,”秦山原怎么也想不起当时那些女人的样子。她们变得相当抽象,只是新鲜、羞怯、紧张、虔诚、热烈、丰满、光滑和弹性等一系列形容词。他把她们带到一个个没人的地方,四年里的大部分时间他是在这些形容词里度过的。那么美妙的好日子怎么就忘了细节呢……

    “她们变得相当抽象”,说明秦山原对她们没有投入感情,所以他就不记得她们的样子。这里用了一系列的形容词,都是秦山原的一种感觉。他只是想占有这些女性,所以他只会感受到这些形容词,只把女性当作物品一样物化了。

    引申一下。在写作上有个说法:“五感”写作法。如,莫言的作品语言是爆炸式的,情节很简单,但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厚,给人的感觉是,他把这种细节无限地扩大来写,然后加入很多感官式的描写,浓墨重彩,像工笔画一样来写。相对莫言的多种感官描写,徐则臣则在描写时只专注于某一方面的感官,写得非常简练,但准确细致。

    孙伯让的一面白墙让秦山原吃惊。毫无必要地又大又白。猜猜做什么用?孙伯让问。秦山原说,银幕。孙伯让放声大笑,到底是秦老师,整个扎下没人往这上头想,都说他头脑坏了,涂一面空荡荡的白墙。孙伯让顺手拉上了窗帘,两层,外面是红的,里面黑色。

    “孙伯让的一面白墙让秦山原吃惊。”这句话从情节上来说与前面是断开的。这种写作手法是“剪切”,作用是,让情节速度快起来。

    比如我们拍电影:有个学生坐在教室里,他突然想吐。我们只需要拍他想吐的捂着嘴巴的镜头,再切换到他拉开教室门的动作,然后再切到他在教室门外草坪那里吐了一地。只需要三个镜头,就可以把这整个动作给展现完成,没有必要把整个过程都给写出来。

    我们在情节的叙述上面,要学会使用镜头语言,要能够达到这样一个提速的效果。不必要的情节可以省略掉,直接跳到必要的情节上面,没有必要事无巨细地讲出来。

    “你想干什么?”

    “就这样,”孙伯让指指白墙上的人影。

    秦山原明白那个倒霉蛋的厄运马上降临了,他开始后悔看到界碑,继而后悔躲到草垛后撒尿。撒什么尿啊。哪壶不开提哪壶,他陡然发现膀胱已经胀了。

    再一次提到界碑、撒尿,这种勾回到前面情节中的写法,称为“契诃夫法则”,是由俄国著名短篇小说家契诃夫最先阐述的一个创作技巧。它是说,一个故事中提到的每一个元素都应该在后面出场,不然就没有必要提及。

    假如一部影片的开头,给墙上的古董枪一个特写镜头,那到影片结束的时候,它就应该发挥作用,例如最后主人公在濒临绝境时用这把枪干掉了对手。要是这把枪从头到尾都没有发挥作用,那么它就不应该出现在镜头里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飞鸟集”学习笔记丨(《露天电影》解读分析(05)重点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iis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