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电影简书电影简书电影院
侠盗一号:米其林鸡肋补完计划

侠盗一号:米其林鸡肋补完计划

作者: CydenyLau | 来源:发表于2016-12-24 04:23 被阅读39次

作为时下当仁不让的好莱坞扛把子,迪士尼透过《侠盗一号》再一次给出了教科书般的衍生片拍摄指南——虽然这本教科书从头到尾都是毫无新意的俗套八股。

这种熟悉而又陌生的感觉,是迪士尼多年来在漫威身上进行反复试验的结果。在迪士尼的内部,将大IP转化为商业成功的关键显然并不是个秘密。去年的《原力觉醒》自我翻拍威力加强,几乎透支了粉丝的全部热情,而今年在《侠盗一号》的身上,脱离了正传在时间和人物关系的束缚,虽然为整个SW系列带来了不一样的格局和气氛,却并不是一定是粉丝们想要的格局和气氛。

换句话说,作为一部故事时间点极度逼近《新希望》的外/前传作品,《侠盗一号》虽然带来了新鲜感,没有侮辱粉丝智商,但整部电影就如同是正传的鸡肋,滋味全在表面,并没有什么咀嚼的空间和价值。

看似拥有大量可能,却处处受制约。这就是《侠盗一号》光鲜之下的固有缺陷。

和《原力觉醒》明晃晃地摆在台面上的fan-service相比,《侠盗一号》其实不遑多让:当叛军战斗愈加激烈的时候,当紧张气氛越来越接近高潮的时候,突然乱入的R2-D2和C-3PO除了迎合观众还是迎合观众,剧情的张力就这样被自以为是的cameo破坏,阻碍了叙事的自然流动。迪士尼不屑于将任何支线内容放到银幕上,因为这似乎就是在浪费时间——大量曾在预告片中登场的画面神秘消失,俨然成了《自杀小队》第二,而其在星战体系中的位置,大概也就是《自杀小队》在DCEU中的位置——这些对提升电影本身毫无意义的fan-service看起来实在是愚蠢无比,似乎没有R2-D2,观众们就无法理解这个现代影史最为出名的电影宇宙一样。

尽管外表华丽复古,但《侠盗一号》缺乏核心情感,即使是主角团灭的大结局也只能勉强令人感动半分——这半分还是John Wayne和宇宙丹的“革命情谊”的。对于资历尚浅的导演加里斯·爱德华斯来说,这不可不说是一次值得学习的宝贵失败经验,尤其暴露了导演在群戏方面的弱点。

在乔治·卢卡斯开创的这套太空史诗中,《侠盗一号》是难登三甲的,但其故事本身尚可接受,配合着时下最流行的热卖元素——经典的视觉元素,长达40分钟的壮观结局——想不卖座都难。虽然《侠盗一号》从第一个镜头开始就想要和正传拉开距离,连标志性的BGM和滚动卷轴都去了,但依然会是最具有《星球大战》精神的非《星球大战》电影。

甚至说是最昂贵的饭制《星球大战》都不为过。

到目前为止,《侠盗一号》是整个《星球大战》系列中最为成人化的一作,也是从来没有在《星球大战》的宇宙中真正大胆呈现过的,展现其战争一面的一作。整体偏暗的基调和故事本身十分相称。在正传作品中,虽然帝国和义军之间战事不断,但由于故事总是集中在原力使用者的个人传奇身上,而不是周围发生的诸多事件,我们始终是处于一种有趣的“管中窥豹”状态,而这也促成了《克隆人战争》等周边衍生剧的火热局面。由于没有绝地武士的存在,《侠盗一号》就让我们有机会在原初三部曲的时间线附近,看到更多发生在义军和帝国的激烈交锋,是一个颇为难得的机会(其实并不)。

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之下,作为PC风向标的迪士尼为我们献上了整个“星战”历史上,甚至是当下A级制作上都极度罕见的,最为多元化的主角团。多明星的阵容但并无真正的顶级巨星,故角色虽多,但并不突兀,也不抢戏。《侠盗一号》的叙事方式优先服务故事而非人物,但这个故事本身实在是——不能再平庸。无论是角色设计还是故事推进,都能感到明显的unbalance不平衡之感,雕琢不够细致,情节推动简单粗暴,直接靠新旧角色串场而缺乏必要的起承转合。

如果稍微调查一下,就会发现整个编剧团队都非常令人担忧:长期任职视效总监的约翰·诺尔,《重返地球》的加里·威塔,三俗喜剧出身的克里斯·韦兹,以及唯一有着丰富资历的托尼·吉尔罗伊——但后者的最新力作是,《长城》。

这种情况使得整部电影呈现出前后紧中间松的状态,前40分钟的诸多人物侧写+介绍进行得有条不紊(手动斜眼《自杀小队》),后40分钟的第三幕光彩夺目,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各式40周年经典款疯狂对轰好不热闹,但中间部分非常令人困惑并且缺乏连续性,节奏失调角色迷茫:作为一部120分钟的全长A级特效制作,如果到了影片最后,最大的观感不是意犹未尽而是“时间都干嘛去了”的话,就一定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

这就是《原力觉醒》和《侠盗一号》之间最大的区别:前者虽然烂俗,但是令人有满足感;后者虽然一样烂俗,但越往后越凌乱,越显得缺乏力度和无力支撑。

在这样的一个故事中,唯有团灭的结局值得好评——我们在“星战”宇宙中再一次见到相互信任和真正无畏的牺牲,让正传中几句话寥寥带过的内容增加了沉甸甸的分量。

同样令人爱恨交织的要数角色设计。菲丽希缇·琼斯的女主琴·厄索天生光环,弱化了起义的动力和冲击性,同时个人魅力和亲和力远不如《原力觉醒》的蕾伊,扑克面瘫脸从头摆到尾,堪比名门之后凯特·玛拉,即便有奥斯卡提名在身,依然摆脱不了这张“景甜”式怎么捧也捧不红的天然属性。

一个好的女性主角当然可以有坚强的性格,但任何人都必须记住,这个性格是她自己的选择,并且能够承担选择的后果。这是任何好故事的基础。然而,琴·厄索的性格是完全架空的,从来就没有在任何时刻做出任何关键选择——这个任务反而是落在男性角色身上,反过来告诉她应该要怎么做。这使得名义上的女主角只是成为了执行他人计划的工具。这就造成了一个严重的结果:明明贵为女主角,但作为普通观众,非但对她喜欢不起来,而且根本不关心她的角色命运如何。定位不准使得琴·厄索这一形象大众化和流于表面,着实可惜。

相比存在感奇怪的男主卡西安·安多及其他纸片人cliché,姜文和甄子丹的角色可以说是整个“星战”宇宙中最令人感兴趣的角色了——而这并不涉及到二人之间被YY过度的深厚情谊,仿佛这个世界除了搞基,两个(男)人都无法建立羁绊似的,这也说明了当下的社会关系是多么的荒谬和可笑:好似所有关系都必须建立在肉体关系上一样——甄子丹自2014年入了CAA的门下,在海外俨然成了华语功夫男星第一人,无论是曝光度还是接戏层次都迅速步入了快车道。年龄摆在那儿,相信《侠盗一号》和《极限特工》都只是第一波攻势而已。奇鲁·英威这一神棍角色很好地结合了神秘东方主义和“星战”世界观,在这个没有原力出现的世界里堪称一股形而上的清流,不仅夺目,而且夺目。相比之下,姜文的肉盾就颇为单调。

但如果仔细想想,这两个人明明就是把《银河护卫队》的戴夫·巴蒂斯塔一拆为二了而已。

另一个让人情绪复杂的就是达斯·维达。黑武士的出场可以算是出人意料而又理所应当,找回了詹姆斯·厄尔·琼斯配音,但两次出镜在结构和作用上都有些毛病:一次莫名其妙插入生硬,一次风骚走位大触虐菜,但对于整个剧情的发展并没有什么卵用,就算从电影中全部拿掉,在叙事上也不会出现任何区别——仿佛就是《自杀小队》里的莱托少爷一样。

See,fan-service依然是新时期“星战”电影迈不过去的坎,就跟风暴兵奇差的准头一样——如果没有,会让人别扭;有了,更别扭。

相比之下,本·门德尔森的反派奥森·克伦尼克就力道十足细致入微,具有很强的威慑力,与达斯·维达和CG塔金总督相比不遑多让和充满魅力,再一次证明了只有好的反派角色,而不是高大全的正面角色,才能提升一个故事的感染力。

既然谈到CG,就不得不提K-2SO(理所应当地由艾伦·图代克配音)。搁下令人尴尬的喜剧担当(这不是“星战”的机器人,而是格鲁特和大白的混血骷髅),K-2在肢体的表现上实在是太灵活了,CG感简直爆棚。如果单单作为一部独立的科幻电影来说,totally fine。但这是“星战”,而且是在处处提醒我们,这是一部比40年前的原初三部曲还要早一点的“星战”电影,在高度复古的美术设计/服化道的搭配下(尤其是X翼机的处理,几乎就是模型时代视觉效果的原版复刻),在仅有一个镜头的C-3PO和R2-D2的对比下, K-2就有些流畅得不合时宜了。

但这并不是CG在《侠盗一号》中犯下的唯一错误。

《侠盗一号》最为大胆的,就是运用CG技术复活了40年前的旧角色:塔金总督和莱雅公主。后者只有最后一个镜头出场,就已经沦陷恐怖谷了,而前者在片中分量颇重,还有大量对手戏和近景镜头,面部肌肉和眼球运动有着奇怪的迟钝感,非常令人无语,而肢体动作幅度大的时候,更是露怯。Frankly speaking,《侠盗一号》的CG效果已经比2010年的另一部迪士尼的科幻重启《创:战纪》中,返老还童30年的杰夫·布里吉斯要有所进步,但仍然有着不可忽视的缺陷。如果算上《美国队长3》中,完全可以砍掉的小罗伯特·唐尼的话,这已经是迪士尼连续第二次试图在大银幕上使用CG技术再造真人了。而我们也可以放心地讲,这项技术无论是在使用方式还是表现力上,离大众接受都还有很远的距离。

并不是每一个CG真人角色都能达到《本杰明·巴顿奇事》的换头术的低违和感。

配乐方面,随着JJA一路成长起来的大红人迈克·吉亚奇诺继《原力觉醒》之后再次担此重任,但很难说这是否是个正确的选择。刻意与《星战》正片拉开距离,但却显得仓促和廉价,就像是不得不生编硬造出来的一样。其前任亚历山大·迪普拉的独立风格可能更加适合《侠盗一号》的定位,而迈克·吉亚奇诺的配乐若论大气的确大气,但近年来的作品辨识度阴晴不定,在主题及其复现上缺乏画龙点睛之笔。回想《迷失》《超级8》时期的不失温情,对比约翰·威廉姆斯甚至是汉斯·季默的高度个人化和品牌化,还是有些遗憾的。

游移在创新和复古之间,《侠盗一号》的画面/摄影风格继承《原力觉醒》新系列,现场特效和手持摄影的运用,艺术风格上的刻意做旧,这都是《侠盗一号》做出的积极有益尝试。和有些不思进取的《原力觉醒》相比,《侠盗一号》才算是真正继承了星战精神,而非一味复刻,原创性和独立性都更高一些,同时对正传的主线叙事并不产生影响,也更具可看性。但同时,这种看似开放实则没有什么拓展空间的番外篇,而对于星战这个品牌来说也更加无所谓。在迪士尼的眼中,类似的商业操作可以演化出无数同类,除了证明同人文和次级文化可以拥有银幕化潜力之外,只不过印证了如下观点而已——

多既是无。

但无论如何,《侠盗一号》是一部不错的商业电影。导演加里斯·爱德华斯仍然没有改掉《哥斯拉》中暴露出来的节奏弊病,在动作戏和纯粹的对话之间切换生硬,电影应该专注于告诉观众银幕上发生了什么,而不是通过对话告知结果。但即便如此,《侠盗一号》却依然提供了整个“星战”宇宙中最出色的动作戏份,展示了战争的阴暗一面。义军并不都是伟光正的,为了赢得这场战争,必须跨越底线。在乔治·卢卡斯创造的这个正邪分明的世界里,这是个非常让人耳目一新的世界观。毫无疑问地,《侠盗一号》是一个非常养眼并且能够带来刺激的娱乐电影。

《星球大战》电影并不总是围绕着光剑和天行者打转转。《侠盗一号》或许不会让人生出重复观看的欲望,但能够很好地激起重看《新希望》的热情。从某种程度上,这是明目张胆且代价不菲的fan-service的功劳,但这种讨好粉丝的举动也破坏了《侠盗一号》自身的惊喜。

究其原因,或许还是迪士尼对其定位存在一定问题。正传的史诗气质不断侵入这部本应该干脆利落的“敌后武工队”,从而使得中场格外令人疲倦。

在今后的A级制作中,我们一定会看到更多“平庸的视觉奇观”。我们很难对这种电影得出一个合理的,同时又简单的评价,但只要不是为了众星捧月般的捧臭脚,只要不是为了迅速从粉丝口袋里掏钱而套用&变现毫无资质/经验/底线的主力创作者,商业电影,就还是有希望的。

算不上是个“新希望”就是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侠盗一号:米其林鸡肋补完计划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ijlv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