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翻开这本书之前,有段时间也送书给身边的好友,好友为了不辜负你的好意欣然地接受了,毕竟表达一份真挚的友谊送书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可能某本书就是你的转折,每个人看同一本书领悟都不一样(但还是可以找共识点的),就像那撒说的:‘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送出去的书其实很大一部分他们都没看,当然送出去的不能强求别人看,也看你是送心意,还是送给他读。
有段时间自己做了一个调查调查发现:
- 我不喜欢看纸质书
- 我不喜欢看电子书
- 翻开了几页...然后就没有然后
- 它在书柜里好好滴
- ........
所以市场上衍生出一部分以图片的形式来表达作者要传递的知识
而且效果还不错,比如:小朋友学习的点读机,那里不会点那里!
以下内容来自【图说区块链】这本书,上图说话。
[图片上传失败...(image-129fb5-1521615511858)]
首先假设我们回到遥远的石器时代,在数万年以前,人们记忆全凭智商,今天猎取了机头羊,吃了几头牛,全靠死记硬背和心算。
随着部落的发展,人数越来越多,生产力也越来越高,于是开始出现用不了的东西,也就是生产者剩余。这个时候,部落里的经济需求也复杂来,单靠脑袋计数已经满足不了,于是,记录就成了必须要改善的事,人们发明了简单刻画和直观绘图两种。
小曾巩:是不是连阿拉伯数字都没有?
作者:石器时代石器时代,你要搞清楚方向,别说数字了,连数字是什么都不知道!!!

部落的人越来越多,需要记账的东西也越来越多(猎捕回来的动物 制造的武器 等等.....)于是,绘画和刻画这些费力不占地方的记录方式完全跟不上需求,然而结绳记事出现了,说起结绳记事,不止史书,中学的历史教科书上也有提及。
图片
小曾巩:这是不是衍生出数字?
作者:数字最初由古印度人发明,后由阿拉伯人传向欧洲,之后再经欧洲人将其现代化。
之后,时间到了公元前5世纪,由于古希腊及古罗马奴隶社会的经济繁荣发展,流水账中出现了日记账和现金出纳账,也就是指安时间、物品名、人名、货币资金等分别设置类似于账户的账本。这个时候,记账的历史已经发展到了单式记账法时期。
接下来,我们就来说一说流通相对比较广泛的复式记账法了。中国的复式记账法起源于明末清初的龙门账,之后又发展成四脚账;而西方的复式记账法最早出现在12-13世纪,它存在于意大利的一些商人和银行家之间。
后来,到了19世纪,信息技术爆发式发展,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不再是一个人,大家都有看账本的需求。比如:我是这个企业最大的股东但是我不想管事,于是我聘请你作为职业经理人帮我管理这个公司,到了年终分红的时候,运营报告显示我该分得1000万元,这个时候,我会说:我想要看看账本。
然后我一看,广告费投了3000万元,比我一年挣的都多,于是我就开始怀疑你,这笔账记得对不对啊,不会乱写的吧。不放心的我出了一个办法,我雇佣了一个由第三方协会认证的会计,专门负责帮我记账。从此会计这个职业就诞生了。
到了21世纪这个信息化、数据化、智能化的世界,我们的记账手段不断完善和创新,但是仍然存在信息不对称及信用问题。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没有得到完全正确的公开信息时,你要如何信任一个会计或审计给你的账目呢?你是否会怀疑事务所和公司勾结做假账?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区块链给了我们一个新的选择,也就是比特币的底层应用,它可以被看作一个分布式共享的账本。
从账本演变的角度来看,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共享的账本系统。
这个账本有以下三个特点:
1.可以无限增加的巨型账本------每个区块可以视作这个账本的一页,每增加一个区块,账本就多了一页,这一页中可能会包含一条或多条信息:
2.加密且有顺序的账本-----账目信息会被打包成一个区块并加密,同时盖上时间戳,一个个区块按时间戳顺序链接形成一个总账本;
3.去中心化的账本------由网内用户共同维护的,它是去中心化的。
区块链是人类的记账历史走到现在,科技给我们的最新的选择,它是账本演变历史上最新的一个高可行性的形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