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一,多么童真童趣的词语,充满了童年的回忆。
童年,回忆很美好,记忆恍如昨日。
曾经年少无知。
那时的我们,头脑简单,没有太多的思想压力,快乐是我们最大的幸福,不会考虑大人怎么想,我就是我,谁也左右不了我们。
曾经无所事事。
每天会准时到校,背着妈妈精心缝制的花布书包,里面没有多少书本,当然没有现在的孩子作业负担大,上学路上蹦蹦跳跳,耳边有鸟叫,脚下有花草。听课时会交头接耳,会四处张望,为这,没少挨老师打:半截的粉笔头会“嗖”地一声飞到你身边,没等你反应,正好不偏不倚打在你头上。那时还会一边摸着生疼的头皮,一边想:老师是怎么练的这么准?嘻嘻!
课上,我们会偷偷地在课桌洞里折纸飞机,下了课,我们就可以直接让纸飞机在教室的上空“盘旋”了;我们还会背着老师看小人书,记得那时我买过一本《城南旧事》,几乎传遍了每个同学,不过前提是不能弄坏了。所以整个班级里的人看遍了,小人书还是新的,那时的我们是很珍惜为数不多的课外书的。
你好奇我们为什么没被发现?
其实我们还是有一套防被老师发现的绝招的!——吹牛!
事实是那时的老师是很“笨”的,学生是比较聪明的。他们只知道在黑板上写啊写,根本顾不上看我们。所以我们会侥幸“瞒天过海”。
一下课,同学门像撒了僵的野马,飞快地冲出教室:男同学玩扛拐子、摔纸牌、弹玻璃球;女同学玩踢毽子、丢沙包、拾石子。也会男女混合玩跳绳、跳方格子。
那时的我们很天真,很纯洁。
放了学,我们三五成群学骑自行车。
那时的自行车都是二八的,因为够不着脚蹬子,我们会斜插在大梁里边,歪着身子骑,现在想想都忍不住乐出声。即使那样,大家还是骑的很带劲,还比赛谁骑的快呢!当然也没少挨过摔。不过,爬起来还会继续。
有时我们也会到果园偷瓜吃。
悄悄地溜进园子,看到满地的甜瓜,也不知熟没熟,摘下来兜在自己的上衣里,等到气喘吁吁地跑到认为安全的地方,一大口咬下去:涩得直吐舌头。“快跑!”负责放风的一声吆喝,我们爬起来撒腿就跑,只听后边看瓜的老头喊:“你们这帮小兔崽子,瓜没熟就来祸害,看我不打断你们的腿!”……
看瓜的老头终究没撵上我们,我们回头朝他伴着鬼脸,看到老头气的直跺脚,我们还兴高采烈地笑着。哈哈!
我们也去河沟捞虾。
五六月份,河沟边长满了青草,沟里的水很清,因为那时没有污染。我们脱光鞋子,裤脚卷了上去,手里拿着铁笊篱(是偷着从家里拿出来的),光脚会很滑,我们小心翼翼地顺着河沿把笊篱放下去,猛地一捞,笊篱里满是青虾……
回家后,一般爸妈看到我们的收获还是不会批评我们的,只是会唠叨几句:看!把衣服全弄湿了,上面尽是泥,怎么洗?
晚上,餐桌上就会多了一样菜:妈妈炸的金黄金黄的小虾,别提多解馋了。爸爸因此也会多喝几杯白酒。那时的我们是无比自豪的!嘿嘿!
盛夏,我们会去粘知了猴。
炎热的夏季知了叫是很烦人的,从大人们的反应就看得出来,他们躺在床上睡午觉,知了一个劲地“知了、知了”地叫,叫的他们心烦意乱,在床上辗转反侧。
我们小孩子是不嫌烦的,再热的天我们也得出去,因为好不容易盼来的星期天怎么可以虚度。
偷了家里的麦子,拿着长长的竹竿,麦子放嘴里反反复复地嚼,嚼的粘牙了,吐出来粘到竹竿头上,站在有知了叫的树下,看准了,慢慢地伸进竹竿,趁知了不注意,一下就把它粘在了竹竿上。
知了粘到了,虽然我们热的满头大汗,但是还是很高兴的,我们会唱着新学的《童年》:“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儿停在上面,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唧唧喳喳写个不停,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之所以记得住歌词,是因为我们喜欢这首歌,因为它写出了我们的心声。
我们也不粘很多,够玩的就收工,把粘回的知了绑在小木棍上,让它飞着玩。
晚上,我们还会去寻刚从地下钻出的知了猴,天擦黑,知了猴就会从树下的土里钻出来,爬到树干上,我们就拿着手电筒照,照到了就捉到瓶子里,这样,一晚上可以照很多呢!
装到瓶子里的知了猴,回家洗了,拿盐淹了,用油炸着吃。可好吃了!不然,到天亮全都变成会飞的知了了!
最有趣的是我们还养过蚕宝宝。
有的同学从他们家亲戚那弄来一些蚕宝宝,每人分得三五只,很小,有大米粒大小,我们把它们放到小纸盒里,纸盒是我们平时去卫生室打针的时候和医生要的,那时我们是很乐意去打针的,因为可以拿到我们觉得很稀罕的纸盒。
我们偷偷把纸盒放到书洞里,里面铺上我们给它们采的桑叶,蚕宝宝长得很快的,没几天就很大了,圆圆胖胖的,很可爱。大的蚕宝宝吃东西还是挺多的,只听到“沙沙”地嚼食蚕叶的声音。放学了,我们就会去给蚕宝宝摘新鲜的桑叶,那时的山上有很多的野生的桑树可以供我们采摘。
等到蚕宝宝长到一定程度,它就该变成蚕蛹了,变成蚕蛹后它会往外吐丝,它们用一根根细长的似头发丝般的丝线把自己一圈圈捆绑起来,直到吐完最后一根丝,再化茧成蝶,直到生命结束。那时我们不懂得“春蚕到死丝方尽”的意思,看着亲手养大的蚕宝宝死去,我们会伤心好一阵子。
……
“六一”儿童节,我们也会庆祝,老师会为我们组织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我们过得也是有滋有味的。老师还会放我们半天假,这是我们最期盼的。
今天,“六一”虽然不再是我们的节日,但我们回忆回忆我们的童年总还是可以的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