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变丽 焦点解决中级十期 洛阳嵩县 坚持分享第168天 2018--11--26
今早看了《心理访谈》的节目“第一反应”。我了解到学过急救的人在中国不到1%,在德国每个人都学过急救,在美国是三分之一,在日本每一个小学生都学过系统的急救课程。
我们都知道生死一瞬间,时间就是生命。我国有一些人,他们要反转生死瞬间,挽救更多人的生命,这就是“第一反应”创始人陆乐和他的团队。2012年5月2日,陆乐有一位朋友在跑步比赛中,突然倒下,没能再起来,留下了他的家人和小孩,还有刚创业的公司。这次悲剧的发生是陆乐生命的转折点,他要改变这种状态,也因此创立了他的急救团队——第一反应。
遇到紧急情况,人一般有两种表现:一种是呆若木鸡,一种是抱头鼠窜。科学的第一反应是需要后期训练的,好多国家都是从幼儿园开始训练的。
我们在面临重大灾难或疾病时,首先第一反映是要自救,因为抢救时间有限,若自救不及时,就可能对生命造成危害。比如心脏骤停,只有四分钟的紧急救助时间,120急救也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赶到。而很多人对急救知识极其匮乏,这也是我国救活率极低的原因。有人也因不能挽救周围亲人或者朋友的生命而遗憾终生,甚至自责不已。
一位八零后的建筑师突然晕倒,在出现三无(没有反应,没有呼吸,没有脉搏)生命体征的情况下,因为“第一反应”急救队员及时抢救,挽回了她年轻的生命,现在她也成了“第一反应”的急救队员,并尽己力帮助更多的人。
她在分享中谈到:其实在生命急救中也是心理的自我康复,“第一反应”志愿者就是文明程度的风向标,每个人都在用他们的努力去挽救身边的亲人或者朋友的生命,他们希望全民参与,社会协同,使每个人受益。
第一反应创始人、CEO陆乐 “第一反应”急救培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