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7009614/b20fb483bc875bd8.jpg)
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说的是个人利益,只不过不是金钱利益,他绝对是个接地气的实在人,不追求超凡入圣,只是普通人中的一个智者。他认为做个好人,本来就是个人利益的一部分。世界很大,自己很小,认识到这点后,人就有一种希望获得荣誉的愿望,如果毫无荣誉感,只顾自己,别人就会看不起自己,人生就没啥意思了。
他认为,人天生不但希望被爱,而且希望自己是个值得爱的人。如何值得爱?要么追求名利,让自己变得富且贵,要么,追求智慧和美德。亚当斯密建议后一个选项。
而要做到这点,他建议,一要得体,得体就是做事最好能符合别人的社交预期。文中举了个有意思的例子,说,合理的社交方式是,与人分享发生在自己身上大的坏事和小的好事。如果是得到一大笔奖金之类的大喜事,最好别发朋友圈,容易遭嫉妒。另一方面,小的坏事,如修车花了几千元之类的,也不适合发,因为这点小事别人根本不在乎。做事得体,是我们值得被爱的第一步。
接着是要做到美德。美德又分,谨慎,正义和仁慈三部分。谨慎是指诚恳、老实、少说多做,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 正义即不伤害别人。 仁慈是要求我们主动做些好事帮助别人。
在这三点做到后,如果还对自己有要求,那就可以追求改变世界了,这就涉及到智慧了。
关于这点,文中说,人往往犯两种在改变世界这件事上的错误,一是会被自己的大主意迷惑,凡事不符合他的理论模型的信息他一律忽略。 第二个是,他把所有人视为执行自己计划的棋子。 亚当斯密说的改变世界的智慧,不是什么做大事的智慧,而恰恰是不做大事的智慧。他说,没必要做圣贤,圣贤是靠不住的,他说,人只要从自身利益出发,做好自己的小事儿,潜移默化之功,就能让社会进步。
这里我想到了一个照顾了一只被车撞的差点没命的小奶猫三年的故事,当然现在还在继续,她从把它接回家的第一天到现在,每天都细心地照料这只长得不算好看的猫咪,她叙述的她和猫咪之间的互动深深地温暖到了我,我想这就是亚当斯密所的所谓的小事儿,我想不光是我有被感动,看到她分享的人都会被暖到,社会就是那么一点一滴进步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