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识训练营是公众号“L先生说”的运营者——Lachel,创办的思维训练付费课程。
Lachel:20万关注的高效思维达人;知识管理、时间管理专家;深度思考践行者。
【职业履历】做过数字营销和互联网;执掌过多个大型项目;为多家企业做过咨询和培训
【自有品牌】17年创立品牌「智识学院」;目前已开设多期「智识训练营」;正在筹备「深度成长营」
【擅长领域】品牌:有多年市场营销和品牌经验;管理:PMP持证人 / 项目管理专家;心理学:擅长认知思维与管理结合有多篇思维 / 学习 / 心理学领域热文
【主要作品】你的深度思考能力,是如何被毁掉的?(17年全网阅读量超千万);摧毁一个人可以有多简单?;建立知识体系,这份指南就够了;及其他大量转载数百次的热文
【平台合作】领英 / 36氪 / 分答 特约作家;知乎、虎嗅特约导师;多家百万量级公众号长期合作者;多家平台、课程、训练营嘉宾
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关注公众号“L先生说”。
第一课链接:2018-06-14作业-智识训练营学习笔记:第一课 如何高效阅读和提取信息 - 简书
第二课链接:2018-06-28作业-智识训练营学习笔记:第二课 结构化思维 - 简书
第三课(上)链接:2018-07-07-智识训练营学习笔记:第三课 元认知-批判性阅读 (上) - 简书
第三课(下)链接:2018-07-14作业-智识训练营学习笔记:第三课 元认知-批判性阅读(下) - 简书
第四课链接:2018-07-21作业-智识训练营学习笔记:第四课 定义问题 - 简书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如何更全面地思考问题?
拿到一个问题后,如何着手解决?
如何做到对任何问题都能胸有成竹?
这节课,将通过一个最基本的模式「静态分析」,来教会你如何着手思考问题。
相信很多同学小时候都有这样的经历,尤其是男生,就是好奇玩具内部的构造,将玩具拆解得支离破碎。
拆解或拆分,其实是我们人类认知事物和世界,最简单最基本的方法。但是随着我们长大,被各种社会规则所束缚,我们渐渐淡忘了这样的技能。
那么,什么是分析呐?它作为一个学术概念,本义就是把一个整体拆分成部分,然后再逐一地聚焦到各部分上,由大到小、逐步精确地观察各部分的结构、功能和联系。这也是这节课的重点。
分析的定义当你遇到一个问题、一个复杂事物或者系统时,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拆开。具体怎么拆呐?先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
例子01如果你想理解“训练营”这个概念,你可能会想,什么是“训练营”呐,它跟一般的课程有什么区别,它的特点又是什么?
我们可以这样做。
通过收集信息我们了解到,首先,训练营包含课程;其次,它还有高强度的互动。所以,我们可以把训练营简单地拆成两部分:课程和互动,这两者加起来就构成了训练营这个整体。
例子01拆分下一步再聚焦到每个部分上面。
首先是课程,训练营的课程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呐?
一,它必须是成体系的,而不是零散的;二,它必须有多节课,而不是只有一节课;三,它通常是短时间、高密度的频率。通过这三点,就可以将“课程”拆成三个属性的组合。
再来看互动,它由哪些部分组成呐?
一,导师留下作业,学员完成;二,导师与学员之间的答疑;三,学员与学员之间的沟通和讨论。同样,通过这三点,也可以把“互动”拆成三种组合形式。
由上面两步,我们就可以得到下面这样一个结构:
通过反复逐层分解的过程,我们就把一个复杂的概念“训练营”分解成了我们熟悉的、简单的概念。
这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面对一个复杂的项目时,比如办一场运动会,或者建一个体育场,第一步也是一样的,分解。
运动会有哪些环节?体育馆由哪些组成部分?逐层地分开来,只不过分解的层次会更多一些、分解的颗粒度会更小一些而已。这一点在项目管理里面被称作“Work breakdown structure”。
同样的原理,目标和绩效考核也是一样的。我们企业的战略是什么,长期的目标是什么,短期目标是什么,可以再拆分成哪几个指标,等等。它也是一个自上而下、逐层分解的过程。
为什么说分解如此有效呐?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进行聚焦。
我们的大脑天生是不适宜进行大量的计算的。所以,当我们需要思考一个具体问题时,我们需要将这个问题隔离开来,摒弃其它因素的干扰,便于将所有的注意力和精力都放在这个问题上面。这就是聚焦。
在分解时,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就是当我们聚焦到一个部分上面时,发现它与其它部分之间存在交叉,那该怎么办呐?
一个问题、一个系统、一个概念的分解可能有很多种方式,如果你用某一种方式分解完之后,发现它们之间存在交叉,那可能是你的分解在有些地方不太严谨造成的,这时你可以尝试换一种更好的分解方式。
以上讲了分解的第一个作用:聚焦。接下来看分解的第二个作用—结构化。
先来看一个例子。如果我们现在想了解“幸存者偏差”这个概念,那么到什么程度我们才能说我们真正学会它了呐?
例子02可以应用第二节课讲过“What Why How”模型对它进行分解。
例子02的分解这也是L先生自己常用的、针对概念的分解方式,具体的分解层级在下图中。
例子02的分解What-它是如何定义的,包括它是什么?它不是什么?
Why-它是如何形成、产生的,它的本质是什么?它的导火索是什么?
How-它会在什么情景下出现,我们该如何规避、解决它?
通过这样一个分解模型,我们就有能力去学习和理解一个完全陌生的概念。当我们把这三点都填满时,我们就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掌握、学会了这个知识点。
这就是分解的第二个作用:结构化。
对于任何一个概念和知识点,我们都有一套结构化的方法和模板,帮助我们去了解它、学会它。
当然,学会一个知识点不仅仅只有“What Why How”这么一种结构,还可以应用其它课程里的介绍的模型去分析掌握它,比如GHC模型。
下面看一个稍微复杂的例子
例子03如果你不太擅长写文章的话,你可能会未战先怯,会放弃对它的思考。但其实写好文章并不难,我们就按照前面讲过的“What Why How”模型进行分解,我们可以得到下面这个分解形式。
例子03的分解通过这个分解我们就可以了解到,写出一篇文章也就是这么几个结构而已。
What-选题写什么?故事案例如何引入?
Why-怎么解释这个主题?有什么原理和实验可以支撑它?如何进行论述?
How-怎么做?有哪些思维、哪些工具和技巧,等等。
这样一看就简单了许多。这就是结构化,无论什么样的文章,也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对它进行分解,再逐点地进行攻克。
到此为止的内容,我们讲解了概念的分解,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对于一个复杂问题如何用同样的方法来分解它。
分解复杂问题例子04
例子04拿到这个问题后,我们第一步可以先将它进行重新澄清和定义。定义之后是这样的:
例子04的定义根据这个定义,我们来进行分解。可以应用“时间线”这一点来分解。
例子04的分解这是分解的第一步,接着再对其中的每一个具体层次,再进行精确地分解。
例子04的分解到此,我们就把这个问题细分到了具体的实际情景。接下来对我们所分解出来的每一个情景针对性的思考,需要做什么准备、需要带什么东西就可以了。
例子04的分解这是一种分解思路,还有没有其它的思路呐?也可以按照“衣食住行”去分解,还可以按照“必须要去的地方”和“不一定去的地方”进行分解,等等。会有许多可能的分解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