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月初开始学习外教史,4月10日左右,结束了外教史的学习,为期一个月,即便没有很好的掌握住一些知识,为自己能在工作之余听完课而鼓个掌,时间都是一点点规划和挤出来的。外教史相对来说,难度更大一些,在听课中明显感觉到了。一是涉及到历史背景,之前没有相关的储备。而是法案很多,外教家也多,我么办需要把这些都放到对应的时间线上,比如那个世纪,那个国家在经历教育上的什么改革,同时期,其他国家又在做什么等。这些都需要去复习,想要复习哪里的时候,再去听一遍那里的带背,这样效率就高了起来。
在外教结束时,老师又把整本书串了一遍,我觉得这个很重要,学着后面,整本书的逻辑都忘记了。这样学完梳理一遍,我能明显感觉到知识的框架清晰了很多,知道哪里在讲什么,哪些地方说不上来,需要去复习的,方向感就明确了。
第一轮先保证听懂课上的内容,不要有太多的目标。
前两天4月12日开启了教心的学习,学习教育心理学,能明显感觉到轻松了不少,我想一是由于之前学习教综,里面的心理学部分和这个的重合度很大,目前学习的内容,之前都有学过。二是以前学习的时候,框架本身就清晰,对于一些有去深入了解其内涵,这样底层逻辑有了,学习起来就轻松了。
再次听课,也能从不同的角度来获得一些新体会。比如在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中,6个阶段中的第三个,人际协调定向(好孩子取向)阶段。这个阶段的人的道德完全由外界控制,别人说好就是好,别人说不少就是不好。此时人就是安全听从外界的声音,缺乏自己的思想。
不同的阶段,不可跨越,必须从一个阶段向下一个。但是年龄阶段就不固定,有的成人也还是处在习俗水平,而这个阶段本来是大部分小学生做出的阶段。后习俗水平,成年人也不一定能达到。我们有时候无法超越一些原则等去从人性的角度出发考虑。
对于我们来说其实也是一样,如果我们在某个阶段总是听从外界的,缺乏自己的判断力,你的一切都是由外人来决定说好或不好,这样也是很可怕的。为什么要由外界来对我们做出判断,而不能听从内心的。此时的道德发是比较低级的,把自己交给了外人。那在人际交往中,自己就会比较内耗,听不得别人说你不好,我们应该充分认识自己,不需要得到每个一个人的认可,把自己该做的做好来,你就会从中找到价值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