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尚汐见宥读书
笔录1-Dr.魏的脑科学A

笔录1-Dr.魏的脑科学A

作者: 媛来宥汐是穆锦呀呀呀呀呀呀 | 来源:发表于2017-05-17 23:08 被阅读45次

1.关于创意脑

A 大脑“暗能量”⥤大脑静息网络

如何激发大脑暗能量:

                          发散性思维游戏

                           联想性思维游戏

                           反事情想象游戏

汐小记:联想到之前万sir提到过的一本书,无论是艺术家还是发明家,传说中的灵感一定是来自于自己先长久深入思考一个问题未果之后,暂时不去管它,放轻松什么也不想,去运动,去睡觉,去听音乐,总之,去做任何你想做并与之前那个问题无关的一切事情,让信息在大脑里任意碰撞,随机关联,不经意间就会有那么一个时刻,灵感乍现,这其实就是大脑暗能量在自发关联后的神奇效果。

2.关于运动脑

A 精细动作

定义:指身体小肌肉之间的协调,eg. 手指动作,手眼协调等。

当运动能力发展的时候,负责认知,包括负责协调多种信息、决策和时间预判的脑区及小脑和基底核区域,也会一起发展。

帮宝宝培养精细动作方法:

a 玩精细动作游戏,eg. 拍手、抓、积木…

b 做精细动作任务,eg. 穿衣、吃饭…

c 创造性活动,eg. 艺术创作,画画、捏面团…

汐小记:不论是大运动还是精细运动,真的是用进废退,最简单的阅读,持续一段时间后,不论阅读速度还是理解能力都飞快的进步。另外,感受最深的就是小时候练古筝,每天重复单一的指法,一直到长大之后,手指都特别灵活,学什么都能够快速上手。精细动作的锻炼真的太重要了,之前只是有个大概的理念,今天终于知道了专业的术语,哈哈~

3.关于情绪脑

A 发脾气:情绪脑发育的比理智脑快

关联:理智脑需要情绪脑才能发展起来。

        如何解决⇔心理认知疗法            

        a 描述情绪

        b 思考情绪 :情绪从哪里来?怎样消除负面情绪?

         c 回顾并反思发脾气的过程:分析情绪发生源头,反思,体验他人感受。

        人的情绪不是来自于事件本身,而是来自于自己对事件的看法。

汐小记:马上就联想到自己,特别容易被情绪掌控,当跟朋友一起听这篇文章的时候,我问朋友,你生气的时候是怎样的?她说就自己在那里生闷气呀~原来,不要说小朋友,就连成年人,我们都没办法做到第一步,描述自己的情绪,更何谈后面的思考与回顾。现代社会亚健康抑郁群体越来越庞大,除了竞争与压力的催化下,本身也没有几个人了解科学的处理情绪的方法。自己后来有情绪的时候开始尝试,描述出自己的情绪,然后追溯源头,最后回顾整个过程之后,确实很有帮助,不但清晰的认识到自己当时所处的状态,理清由头之后,情绪不但慢慢平复下来,更对自己和他人多了一份之前不曾有过的包容与理解,真的特别赞!

B 怎样批评:坚持成长型心智看法

方法:a 告诉小朋友错在哪儿:批评的目的是帮助成长,而不是发泄情绪。

             b 就事论事,不贴标签:不要翻旧账,把错误无限放大。

             c 指出如何改正。

汐小记:虽然这是教育小孩儿,但成年人间的很多争吵、冲突也都可以使用这个方法,客观的指出问题后,就事论事,然后提出自己的建议,很多时候无谓的争吵都是停留在一件事情上,然后各自发泄情绪或者不断翻旧账,而这些对于真正解决矛盾并无任何作用,这一点真的深有感触,值得借鉴!

4.关于智力脑

A 专注力

「大脑额叶区,顶叶,小脑」   掌管 理智。

     培养专注力方法

(1)内源性刺激:

       改变注意模式⥤借鉴游戏程序的设计

             a  有明确的目标;

             b  难度与能力相匹配;

             c  有及时的反馈。

  (2)  外源性刺激:a  自己少干扰孩子

                                     b 排除环境干扰因素

                                     c 自己做榜样

汐小记:自己对于专注力感触最大的,便是微信的朋友圈,哪怕没事的时候都忍不住打开刷两下,虽然每次就那么几分钟,可一天下来,大把的注意力都会花费在它上面,而且精力习惯性的被打断之后很难进入到“心流”的状态,后来经过调整之后,取消朋友圈功能,除了电话保持通畅之外,关闭所有应用的推送。然后尽量在一天的固定时段打开,集中处理相关回复,自己实验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不但做事效率大大提升,自己也减少了之前诸如焦躁、涣散的负面状态了。而提到“心流”这个词,大部分人进入到这种状态的时候,都是在打游戏。我在想,所谓上瘾的瘾头,多多少少也掺杂着“心流”的美好体验,忘我、愉悦、投入,再带那么一点点的小刺激,没有了时间的存在感,一抬头,哇,两三个小时过去了。值得开心的是,现在自己无论工作、阅读、写作、摄影等等,都很容易进入到心流的状态,这种感觉真的特别棒!既然Dr.魏已经把方法论总结出来了,在这里便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都能进入到“flow ”的状态,享受时间的静止,享受投入的纯粹!

B 智力提升法

神经的可塑性   原理:大脑神经元的连接叫做“突触”,当神经元很少被刺激到,就会丧失突触,经常被刺激的脑网络,突出会被加强,这就是大脑的用进废退,科学术语,就是神经可塑性,因此,给予大脑刺激就是修饰大脑的驱动力。

刺激:学习的体验和经历

汐小记:之前看到让人如何变聪明的方法,保持处于一种好奇心的状态,运动,音乐,舞蹈,阅读,厨艺,语言等等,无所谓学什么,总之要保持这样一种状态,原来,它的理论依据便是现在看到的神经可塑性,这种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的通透感,真的会有种恍悟的感觉。其实就自己感受而言,保持这样一种不断接收新知的状态,倒也不是为了提高智商,而是接触到这些陌生的领域后,就会有一种淡淡的充实感,愉悦感,满足感,而更多的是感受到不同世界那种全新的美妙,比如烘焙,比如临帖,比如潜水,比如跳伞,比如学着如何去欣赏的绘画与交响乐,当持续的为自己注入一滴滴的灵力之后,那个曾经干瘪而生硬的自己正一天天的变得温和而柔软。

笔录1-Dr.魏的脑科学A

相关文章

  • 笔录1-Dr.魏的脑科学A

    1.关于创意脑 A 大脑“暗能量”⥤大脑静息网络 如何激发大脑暗能量: 发散性思维游戏 ...

  • 真正聪明的人有3类:神经智力强、经验智力强、反省智力强!

    脑科学家、《最强大脑》里的科学男神Dr.魏(魏坤琳)曾用科学研究数据告诉大家:“真正聪明的人有3类:1、神经智力强...

  • 电子设备真是洪水猛兽还是育儿助手?

    部分内容来自得到课程《Dr 魏的家庭教育宝典》,也加入了我自己的学习感受。Dr 魏是北大的脑科学家,也是“最强大脑...

  • 科学育儿有多重要?童蕴学堂告诉你如何把握

    魏坤林,一个研究脑科学和认知科学的科研工作者,可能大家认识他是在电视节目《最强大脑》上面,很多时候大家都叫他叨叨魏...

  • 一曲英雄的悲歌

    范仲淹存世词作仅五首,《渔家傲·秋思》即为其一。据北宋魏泰撰《东轩笔录》记载:“范文正守边日,作《渔家傲》...

  • 成语故事:【依样葫芦】

    【依样葫芦】宋·魏泰《东轩笔录》记载,陶谷指使他所亲近的那些人在宋太祖面前推荐他,太祖笑着说:“颇闻翰林草制,皆检...

  • Day 7 照葫芦画瓢

    照葫芦画瓢出自宋·魏泰《东轩笔录》第一卷,比喻照着样子模仿。百度词条给于这样的解释,我赋予它实际生动的画面。 (...

  • 2019.4.7-随便想想1.0

    前两天浏览新闻的时候,发现那个在我心中尊为“育儿导师”的脑科学家魏坤琳博士传出了负面新闻。我的第一反应是:这样炒作...

  • 读书杂记

    宋魏泰《东轩笔录》载鞠咏为王公化基所知之事,观之有感焉:王公真善知人也,知其利,亦能见其不利,以克不利而益利,其言...

  • 成语故事:【一网打尽】

    【一网打尽】一网打尽,出自宋人魏泰所著的《东轩笔录》:“聊为相公一网打尽。”北宋庆历年间,著名文人范仲淹、欧阳修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笔录1-Dr.魏的脑科学A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irj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