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山夜话(2024.7.15)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第六个部分是“课程实施”。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以及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共计五个方面。今天着重学习“教学建议”。
在“教学建议”部分,对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内容选择以及教学方式设计和教学活动都做了详尽的说明。关于教学目标的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尤其关注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指出需体现关联性、对应性、整体性和阶段性。
关联性:每一个特定的学习内容都具有培养相关核心素养的作用,要注重建立具体内容与核心素养主要表现的关联,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将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体现在教学要求中。
对应性:“四基”、“四能”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所以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还需处理好核心素养与“四基”、“四能”的关系。例如,要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同时,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在分析问题的同时,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在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整体性和一致性:核心素养是在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因此具备阶段性以及各阶段之间的一致性。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需依据核心素养的内涵和不同阶段的主要表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全面分析主题、单元和课时的特征,基于主题、单元整体设计教学目标,围绕单元目标细化具体课时的教学目标。充分发挥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的指导作用,在实现知识进阶的同时,体现核心素养的进阶。
为实现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关于教学内容,不仅需要对教学内容之间的关联有整体把握,还需要把握住教学内容主线与相应核心素养发展之间的关联。具体怎么实现呢?
首先,要借助结构化达成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一方面,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与来源、结构与关联、价值与意义,了解课程内容教学内容的安排意图;另一方面强化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关注数学概念的现实背景,引导学生从数学概念、原理及法则之间的联系出发,建立起有意义的知识结构。通过合适的主题整合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学会用整体的、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发展核心素养。
其次,要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建立起教学内容与核心素养之间的关联,做到心中有数。例如,图形与几何领域中的“图形的认识”,在不同学段目标不同,教学内容也不同。第一学段,要求在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认识过程中,通过直观辨认和感知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第二学段呢?则要求在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认识过程中,感悟图形的抽象,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初步的几何直观。到了第三学段,是在对图形测量和计算的过程中,从度量的角度加深对图形的认识,理解图形的关系,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量感和几何直观。第四学段,要求最高。为在对图形性质的研究过程中,核心素养的感悟由感性上升为理性,在建立空间观念、几何直观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推理能力。
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不仅取乎教什么,也取乎怎么教,因此,教学方式的选择非常重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要选择能引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式。
改变单一讲授式教学方式,注重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互动式等,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跨学科的主题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
改变过于注重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设计,推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体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及学习内容与核心素养表现的关联。
注重真实情境创设,发挥情境的真实性、多样性与育人性等多个特点,围绕教学任务,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加工特点的素材。
重视设计合理问题。什么样的问题是合理的问题?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积极探究,让学生经历数学观察、数学思考、数学表达、概括归纳、迁移运用等学习过程,体会数学是认识、理解、表达真实世界的工具、方法和语言,增强认识真实世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都是衡量问题合理与否的重要标准。
此外,《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还指出,需要进一步加强综合与实践,通过综合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解决真实问题,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社会担当等综合品质。通过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改进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总而言之,《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向学生核心素养达成,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活动设计、信息技术使用等方面均给出了具体的教学建议,是我们教学实践的行动指南。
--2024年7月15日,写于桂山脚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