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纲论战略:关键阶段的重大抉择 》
“那么究竟什么是战略呢?结合我40年知人阅世的经验和上千政企客户的咨询实践积累来看:“所谓战略,就是在面临关键阶段的重大抉择时,如何做正确的事以及正确地做事。”
正如我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时写的《邓公的遗产》一文中所讲的那样,贯穿邓小平的思想最核心的三点:尊重人性,尊重常识,顺应规律。
一个战略的呈现通常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萌芽达到初步落地;第二阶段是模式上跑关系打通并建立匹配的支持体系;第三阶段才是市场能量的全面释放。而且,依我多年观察,每个阶段都至少需要两三年。所以,战略的呈现短则五六年,长则需要十来年。我常讲龟兔赛跑的故事,为什么聪明的兔子被愚笨的乌龟超越?这个世界越是聪明人,要面对的诱惑越多。那些一门心思、一条道走到黑的“傻瓜”反而契合了客观规律。通向战略成功的道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多数人都耐不住寂寞。
十年前我们在西双版纳策划一个项目,叫告庄西双景,企业叫云南海诚集团,是做小楼盘开发的,突然要做一个超大型文旅综合体,难度极大。当时我就和海诚的老板明确说,这是一个“开模具”的战略型项目,一定要耐得住寂寞,“现在10年做1个,才能以后1年做10个”。果然,到了去年,这家企业进入了市场能量全面释放期,1年就拿下10来个大项目。这家企业还是一家中小企业,但之前10年耐住寂寞,认认真真“开模具”,现在反而能拿到巨头们都拿不到的好项目。
战略是一种思维,更是一种能力
“做正确的事”是一种思维;“正确地做事”是一种能力。做正确的事离不开战略思维,准确的认知加上科学的方法是突破能力天花板、实现远大抱负的重要工具;正确地做事需要战略能力,持久的定力和高效的执行力是领导者最重要的能力,也是让战略照进现实的必由之路。
1.战略思维是无限远大的抱负与必然有限的能力之间的桥梁
2.战略能力是一种稀缺能力,可以通过刻意学习来获得
所谓战略,就是我们在面临关键阶段的重大抉择时,如何“做正确的事”以及“正确地做事”。与哲学的认识论、方法论、实践论相似,一个战略目标的实现也应当是三论合一的结果,“做正确的事”属于认识论,“正确地做事”属于实践论,打通两者的正确思维是方法论,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既是对事物的认识,也是对方法的认识,“行”既是对方法的推行,也是对认知的践行。
我受用终身的第二句话,是已故时事评论家阮次山先生说的:“世界上貌似不关联的东西都是关联的,关键是你有没有能力发现其内在的相关性,并且打通它。”
在长期的战略策划实践中,基于战略分析三大法则,智纲智库将各种各样的战略应用方法凝练总结成“制定战略的四步法:预见—找魂—聚焦—协同”,从前期的研判到后期的实施方法,这“四步法”贯穿了战略制定的全过程,是方法论的“应用层”,可以直接用于特定场景与情境下的战略实践指导,因此实用性更强。
战略就是预见
战略就是找魂
个人的成长也是如此,一个人一定要有核心竞争力,智纲智库对咨询师的要求叫一专多能,要有一个最突出的能力,然后其他的能力也都不错,最起码要乐于学习,这才是具有竞争力的人才。
“找魂”可以是产品创新(服务或流程创新),也可以是组织创新(团队、机制、商业模式创新),但最具“找魂”意义和最有价值的是战略创新。战略创新需要拿出大创意、大思路、大抓手,或者是开创新标准、新行业,抢占行业第一或重新定义行业与产品。因此,“找魂”除了科学地认知之外,还需要具备打破或者颠覆原有模式的勇气和担当,创造市场,抢占制高点,掌握话语权,做到适度超前、合理跨界、放大比较优势,才能真正从“战术上的微创新”走向“战略上的大创新”。
战略就是聚焦
战略就是协同
想要把握战略节奏,有以下三点需要注意:
一是“通盘无妙手”。
二是“结硬寨,打呆仗”。太平天国起义,大清正规军抵挡不住,曾国藩回老家组建湘军,消灭了太平军。一个秀才带着一帮农民兄弟,是怎么做到的?曾国藩总结为:“结硬寨,打呆仗”。湘军打过的城市,现在都有很深的护城河。湘军每到一个地方就在城外扎营,挖战壕、筑高墙,只守不攻,太平军束手无策。直到水泄不通,城里弹尽粮绝,再轻松攻克。湘军就是用这种笨办法拿下一座又一座城。别人攻城用一两个月,湘军要用一两年,大部分时间都在挖壕沟,看起来更像施工队,但就是这样的队伍最终实现了胜利。
三是“日拱一卒,功不唐捐”,日拱一卒好理解,功不唐捐是佛家的话,就是功德不会白费,关键是要有日日不断之功。
企业面临重大危机的时候,往往都是上一个大台阶的前夜。稻盛和夫说过:“萧条才是企业成长的最佳时机,克服萧条,就好比造出一个像竹子那样的‘节’来。经济繁荣时,企业只是一味地成长,没有‘节’,成了单调脆弱的竹子。但是由于克服了各种各样的萧条,就形成了许多的‘节’,这种‘节’才是使企业再次成长的支撑,并使企业的结构变得强韧而坚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