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组块
组块化:把不相关、无意义的事情看成一件有意义的事记住。(脑补)
组块就是拼图,把不相关的碎片组成有意义的拼图。 组块之间可以合并,合成大组块。
学习就是先形成小组块,小组块不断合并成大组块的过程。
专家和新手的知识差异,在于组块大小和组块数量。
野生学习的时候,先从具体而务实的小组块开始,比如马上解决实际问题。不能从与自己知识体系相距甚远的大组块开始,例如包含大量信息的底层理论和抽象概念。
2、记忆(上)
环境获取信息,进入到工作记忆(意识和思考)中封装成组块,这些组块运输到长时记忆(程序性、陈述性记忆)中储存。
学习必须要有注意:让信息充斥工作记忆
无注意,就不是学习。例如,边睡觉边听课。
工作记忆容量有限,容量大小只有4个组块。
工作记忆中处理信息并封装,形成组块,打包之后储存在长时记忆中。
要想工作记忆处理信息高效,尽量把一个组块封装足够的信息,这样调用一个组块就可以解决当前问题。
底层知识很重要,因为其封装的现象和规律更多,是优质的大组块,占用工作记忆容量更小。
2、记忆(下)
工作记忆是工作站,长时记忆是仓库。
长时记忆的容量是无限且持续的。
记忆宫殿起作用的原因是空间记忆的优势以及生动性效应
3、迁移
迁移:把一个情景中学到的东西迁移到新情景的能力
如何进行迁移?
归纳法:解决具体案例,收集其他相似案例,目的是为了抽象出能帮助我们进行弹性迁移的一般性原理。(同类事物的归纳)
条件假设法:在具体情境中学习到结构或模型,然后加入到“如果——怎么办”类问题解决中来,或者问自己:“如果改变问题的这一部分,怎么办?”
批量思考法:尝试思考不仅能解决单一问题,而且能解决整个相关类群问题的方法。例如:思考如何做好自己的公司,不如思考如何同时做好十家公司。
情景联想法:多情景的迁移思考,将结构近似但情景不同的一般性原理抽离出来对照。(不同事物的情景联想)
迁移是需要刻意练习的认知手艺,是高认知能力的标志之一。
迁移的联系过程:任意两组事物,刻意寻找其共同的模式和底层的结构。直到把这个过程训练成肌肉记忆,会下意识地比较两组事物。
4、三重心智加工
自主心智、算法心智、反省心智
掌握理性的7种思维倾向:
为了做出决策而收集信息、寻求多元观点、面对问题时思维广度、根据证据矫正已有观点、采取行动前考虑后果、做决策前权衡情景、寻求细微差别以避免绝对论
5种心智程序:
概率推理、决策科学、科学推理、逻辑推理和经济学思维
网友评论